[实用新型]用于污水的生物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0110.4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27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完颜德卿;刘佳音;程刚;黄霞;夏俊林;刘希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木清环(苏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污水 生物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污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本体,所述处理池本体自下而上依次分隔为布水布气区、第一填料区、第二填料区和出水区,所述布水布气区内设置有布水管和位于布水管上方的布气管,所述第一填料区与第二填料区之间还设置有一气泡均化器,此气泡均化器包括由圆柱形壳体围成的气泡均化区、与气泡均化区下部贯通的进水管和若干个位于气泡均化区内的切割片,所述气泡均化区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填料区、第一填料区贯通,所述进水管沿壳体圆周的切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保证出水质量,还提高氧气溶解效率和传氧、传质速率,在保证对污水处理效率的同时减少曝气量、降低运行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污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相对于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因其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而被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生物法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膜法形式多样,包括BAF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等,而BAF生物滤池因其运行操作简单、生物相多样化、剩余污泥产量低等优点,在城市和工业废水处理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目前的BAF生物滤池工艺仍有待改进。传统的BAF生物滤池通过布气管产生的小气泡在通过填料层的过程中逐步聚集成为大气泡,降低传氧效果,增加曝气量和运行能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污水的生物处理装置,该装置既可以避免填料的堵塞、又可以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保证出水质量,还提高氧气溶解效率和传氧、传质速率,在保证对污水处理效率的同时减少曝气量、降低运行能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污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本体,所述处理池本体自下而上依次分隔为布水布气区、第一填料区、第二填料区和出水区,所述布水布气区内设置有布水管和位于布水管上方的布气管,所述第一填料区和第二填料区内均设置有滤板、堆叠于滤板上方的鹅卵石层和填充于鹅卵石层上方的颗粒填料,所述第一填料区内的颗粒填料为高负荷填料,所述第二填料区内的颗粒填料为低负荷填料;
所述第一填料区与第二填料区之间还设置有一气泡均化器,此气泡均化器包括由圆柱形壳体围成的气泡均化区、与气泡均化区下部贯通的进水管和若干个位于气泡均化区内的切割片,所述气泡均化区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填料区、第一填料区贯通,所述切割片沿圆柱形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并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沿壳体圆周的切向设置,此进水管的一端与壳体外壁连接、另一端与一循环泵连通,所述气泡均化区上部中央设置有一取水口,此取水口通过取水管道与所述循环泵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切割片的刃部为弧形。
2. 上述方案中,所述取水口的形状为开口向上的喇叭形。
3. 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池本体下端开有一进水口,所述布水管经过此进水口与一进水泵连通。
4. 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池本体下端开有一进气口,所述布气管经过此进气口与一风机连通。
5. 上述方案中,所述风机与处理池本体之间的进气管上还具有一止回阀。
6. 上述方案中,所述布水管上间隔开有若干个进水孔。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木清环(苏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水木清环(苏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01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自行车座管结构及自行车
- 下一篇:一种快速折叠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