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烯电加热体的激光烧结成膜流水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1762.X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92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新豪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14 | 分类号: | H05B3/14;H05B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加热 激光 烧结 流水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电加热体的激光烧结成膜流水线,包括有流水线传送机构以及安装在流水线传送机构上的电极印花机、石墨烯发热体印花机、第一激光器、绝缘隔热体印花机和第二激光器,流水线传送机构输送用于承载石墨烯电加热体的基体到各个加工设备进行加工,先通过第一激光器将金属电极及石墨烯电加热体烧结成膜,然后通过第二激光器将绝缘隔热保护层烧结成膜,跳开了原有的需要将发热体连基体在内的整体加热才能烧结成膜的生产方式,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生产自动化,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生产能耗,降低生产工业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对推动节能减排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烯电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电加热体的激光烧结成膜流水线。
背景技术
石墨稀是近几年来最受关注的一种材料之一,它是由单层的碳原子按照蜂窝结构排列,是世界上厚度最小、质量最轻、强度最大的物质之一。同时,石墨烯也具备很好的热学性能,研究发现,石墨稀是世界上热导率最高的物质,导热系数高达5000W/m·K,是普通金属热导率的50~100倍,且渗流阈值仅为0.2wt%,并且石墨稀的单层二维结构容易在基体中形成导热通道,是一种理想的提高热导率的填充物。
石墨烯发热材料是一种电能转换成热能的新型材料,不同于电热管、发热丝、微波发生器、电磁发生器以及光波辐射热等发热方式的又一种发热材料,他可以通过导电方式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热能,并且可以通过辐射和传导的方式将热能传递到空气当中。
石墨烯发热材料在电热基材中属首创,以自身的电热特性附着于任何载体上,可制成任何功率大小的发热体,也可以适合各种电压的交流和直流环境下使用。基本发热体的制作工艺简单,可以采取喷涂、印刷、膜片、粘接、涂覆和电镀等方式进行制作。
但现有的石墨烯发热体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中流程较复杂,人工操作量大,生产效率比较低下,生产人工成本较高,生产能耗高,工业排放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所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电加热体的激光烧结成膜流水线,包括有若干传送设备组成的流水线传送机构以及依次安装在流水线传送机构上的电极印花机、石墨烯发热体印花机、第一激光器、绝缘隔热体印花机和第二激光器,所述流水线传送机构输入端的传送设备上安装有基体表面清洁机,所述基体表面清洁机与电极印花机之间的传送设备上安装有除尘机,所述流水线传送机构输出端的传送设备上安装有热成像探伤检测设备,所述热成像探伤检测设备与第二激光器之间上安装有通电测试装置,所述电极印花机与石墨烯发热体印花机之间设置有第一干燥器,所述石墨烯发热体印花机与第一激光器之间设置有第二干燥器,所述绝缘隔热体印花机与第二激光器之间设置有第三干燥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激光器、第二激光器均通过数控系统驱动,且第一激光器、第二激光器上安装有位置监测仪和测温仪,所述数控系统通过所述位置监测仪和测温仪实现联动自动精确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通电测试装置包括沿流水线传送机构传输方向的第一通电测试端和第二通电测试端,所述第一通电测试端和第二通电测试端分别安装在传送设备的左右侧,所述第一通电测试端以及第二通电测试端朝向内侧延伸有若干压辊轴,所述压辊轴上安装有可灵活转动的通电压辊,通电压辊能根据基体的厚薄进行自适应性的调节通电压辊与基体见的压触松紧度,确保通电压辊与基体电极间的良好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通电测试端以及第二通电测试端的外侧中心设置有通电端,所述通电端分别通过可电传导性的连接通电压辊和电源,且所述通电端的两侧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通过绝缘体与通电测试装置固定连接,确保伸缩杆不会带电;所述伸缩杆通过伸长缩短来控制调节第一通电测试端与第二通电测试端之间的距离。
一种石墨烯电加热体的激光烧结成膜流水线生产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基体放置在传送设备上,输送至基体表面清洁机的下方对其表面进行清洁,清洁完成后通过传送设备输送到除尘机下方,除尘机将基体表面灰尘吹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新豪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新豪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17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