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湿地潮沟鱼类浮游生物采样的拖网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1866.0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73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守海;何彦龙;张昊飞;程祥圣;秦玉涛;季晓;杨旖祎;王宇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73/02 | 分类号: | A01K7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陆叶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湿地 潮沟 鱼类 浮游生物 采样 拖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技术领域。一种用于湿地潮沟鱼类浮游生物采样的拖网,包括一钢圈、网衣以及网底管,网衣的上端与钢圈固定连接,网衣的底部安装有网底管,其特征在于,钢圈上安装有一覆盖网衣上端开口的过滤网,过滤网的网孔面积大于网衣的网孔面积;还包括一漂浮件,漂浮件通过一连接绳与钢圈相连,连接绳的长度为0.5米‑1米;还包括一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与钢圈相连。本专利通过优化拖网结构,增加了漂浮装置,使网口保持在水面一定距离,便于实现湿地潮沟的采样。通过过滤网,实现海滩垃圾的过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拖网。
背景技术
滨海湿地是海洋与河流交汇区形成的滩涂湿地,是淡水和海洋栖息地之间的生态交错地带,是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的独特生态系统。可为多种鸟类、鱼类或底栖生物提供栖息、觅食或繁育场所,增加了河口区域生物的多样性,对保护野生资源具有重要作用。潮沟是淤泥质滨海湿地重要的一级地貌单元。许多潮沟和邻近的潮滩被认为是鱼类的初级育幼场所。处于鱼类早期发育阶段(鱼卵、仔鱼、稚鱼)的鱼类浮游生物,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是确定鱼类产卵场和育幼场、合理评估渔业资源现状、保持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因此,鱼类浮游生物多样性研究是深入探讨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基础。
传统网具是用绳子系于船边,进行拖网。由于湿地潮沟鱼类浮游生物因其特殊性(涨潮时没入水中,退潮时露出水面),一般生活在水面0-1米,没入水面水深较浅。然而,在涨落潮过程中湿地潮沟的区域船只无法进入,无法通过船进行拖网,不便于对湿地潮沟鱼类浮游生物进行采样研究。
目前缺乏一种适用于湿地潮沟鱼类浮游生物的研究的拖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湿地潮沟鱼类浮游生物采样的拖网,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湿地潮沟鱼类浮游生物采样的拖网,包括一钢圈、网衣以及网底管,所述网衣的上端与钢圈固定连接,所述网衣的底部安装有所述网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圈上安装有一覆盖网衣上端开口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网孔面积大于所述网衣的网孔面积;
还包括一漂浮件,所述漂浮件通过一连接绳与所述钢圈相连,所述连接绳的长度为0.5米-1米;
还包括一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钢圈相连。
本专利通过优化拖网结构,增加了漂浮装置,使网口保持在水面一定距离,便于实现湿地潮沟鱼类浮游生物的采样。通过过滤网,实现海滩垃圾的过滤。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钢圈的面积为0.08m2-0.12m2;
所述过滤网的网孔为10cm×10c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漂浮件是泡沫浮子。便于漂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漂浮件是一气囊。便于漂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漂浮件包括外环体以及从内至外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有至少三个,所有的连接杆的一端相连,且另一端与外环体的内壁相连;
所述漂浮件的外壁上涂覆有一反光涂层,所述反光涂层的外围涂覆有荧光涂层。
便于实现位置的警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漂浮件包括至少三个子漂浮件,所有的子漂浮件均通过连接绳与所述钢圈相连。
避免单个连接绳的断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过滤网包括一环状框架以及固定在环状框架内的网状结构;
所述环状框架与所述钢圈旋转卡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所),未经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18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组件及电动设备
- 下一篇:一种快速静态爆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