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2832.3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7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吴田;马福元;赵宇;成城;熊兴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4/13;H01M4/139;H01M10/0587;H01M10/4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结构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和富含锂离子的电解液;所述电芯由隔膜(4)、负极极片(5)和正极极片(6)按照隔膜(4)、负极极片(5)、隔膜(4)、正极极片(6)的顺序卷绕形成;所述富含锂离子的电解液注入到电芯中;
所述负极极片(5)由集流体、集流体上涂覆有活性物质的涂覆区(1)、未涂覆活性物质的集流体留白区(2)和尾部补锂区(3)构成;
所述正极极片(6)由集流体和涂覆于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组成;
所述尾部补锂区(3)为负极极片(5)中集流体留白区(2)与含锂材料的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锂离子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5)在集流体尾部的正面设有集流体留白区(2),反面不含集流体留白区(2);所述负极极片(5)中集流体留白区(2)、尾部补锂区(3)和涂覆区(1)在整个集流体上所占面积的比例分别为:0%~50%,0%~50%,50~100%;
所述负极极片(5)中集流体留白区(2)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卷绕后卷芯最外一圈的长度,所述电芯由1~4个卷芯组成;集流体留白区(2)的宽度等于集流体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锂离子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5)中集流体留白区(2)和含锂材料相结合的方式为辊压、喷涂或涂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锂离子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5)中集流体为具有贯通孔的铜箔,铜箔孔隙率为0%~20%;
所述正极极片(6)中集流体为具有贯通孔的铝箔,所述的铝箔孔隙率为0%~20%;
所述隔膜(4)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熔点80~300℃内经过湿法或干法工艺制备的复合膜;隔膜(4)的孔隙率在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283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稳定浮子式水位计
- 下一篇:一种水文地质勘察钻孔取样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