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的脱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6263.X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0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黄满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锐益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33;B29C45/4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脱模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的脱模机构,包括动模板、定模板、顶板、斜顶杆、顶杆连接杆、小顶针、小顶针弹簧;所述斜顶杆的上端活动穿入定模板的导向槽后伸入型腔,斜顶杆的下端铰接在顶杆连接杆的上端,顶杆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在顶板上,小顶针活动穿设在斜顶杆的上部阶梯孔内,小顶针的沉头端在小顶针弹簧的作用下顶靠在定模板导向槽的直壁段上。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定模板的导向槽内设置直壁段,利用斜顶杆向前斜顶时,小顶针在直壁段的限制下暂作纵向滑动,带动小顶针向外顶住注塑制品,辅助斜顶杆克服注塑制品筋条的包紧力实现斜顶杆抽芯脱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的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内部多横向筋条的薄壳注塑制品,制品筋条对斜顶芯块包紧力较大,制品自身刚性不足,斜顶抽芯出模时,斜顶芯块极易拉伤制品,导致产品变形,严重时产品紧包在斜顶芯块上而不能出模,如图1所示,一种注塑制品10,其具有一个耳部101且在该耳部101设有具有转轴孔102,脱模时,该耳部101因抱紧力较大难以脱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内部具有多横向筋条的薄壳注塑制品自动抽芯脱模的模具的脱模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模具的脱模机构,包括动模板、定模板、顶板、斜顶杆、顶杆连接杆、小顶针、小顶针弹簧;所述动模板与定模板相对而设,在动模板与定模板设有型腔,斜顶杆的上端活动穿入定模板的导向槽后伸入型腔,定模板的导向槽具有直壁段和斜壁段,直壁段和斜壁段相互衔接,斜顶杆的下端铰接在顶杆连接杆的上端,顶杆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在顶板上,斜顶杆的上部沿横向开设有阶梯孔,小顶针活动穿设在斜顶杆的上部阶梯孔内,小顶针的杆端伸入型腔,小顶针的沉头端在小顶针弹簧的作用下顶靠在定模板导向槽的直壁段上,小顶针弹簧套接在小顶针的杆部且小顶针弹簧的两端分别顶靠在小顶针的沉头和斜顶杆阶梯孔的阶梯面上。
所述定模板导向槽的斜壁段由两段斜壁构成。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镶针;该镶针的一端固定在斜顶杆的上部,镶针的另一端伸入型腔。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动模板、定模板、顶板、斜顶杆、顶杆连接杆、小顶针、小顶针弹簧,在定模板的导向槽内设置直壁段,利用斜顶杆向前斜顶时,小顶针在直壁段的限制下暂作纵向滑动,带动小顶针向外顶住注塑制品,辅助斜顶杆克服注塑制品筋条的包紧力实现斜顶杆抽芯脱模,具有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制品质量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注塑制品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斜顶杆顶出的顶出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模具的脱模机构,包括动模板1、定模板2、顶板3、斜顶杆4、顶杆连接杆5、小顶针6、小顶针弹簧7、镶针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锐益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锐益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62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