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钢结构的钢筋外包混凝土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6656.0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35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明;黄世涛;黄刚;戴立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王艺涵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钢结构 钢筋 外包 混凝土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钢结构的钢筋外包混凝土加固结构,包括:钢柱;具有侧边敞口的U型钢筋笼,连接在U型钢筋笼外的外定型模板,钢柱可自U型钢筋笼的侧边敞口伸进U型钢筋笼内;与U型钢筋笼配合形成闭合的柱形钢筋笼的后补钢筋网架,与外定型模板形成封闭浇筑模板的封板;及浇筑成型于钢柱和浇筑模板之间的混凝土柱。这种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结构,可以提高钢柱的抗压承载力,无需在钢柱上进行焊接或打孔操作,对原钢结构造成的扰动小;而且柱形钢筋笼由具有侧边敞口的U型钢筋笼和后补钢筋网架组成,可以不受钢柱外伸牛腿的限制,施工难度低,可实施性强,适用于既有城市工业区等老旧城区的升级改造,助力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建筑加固改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钢结构的钢筋外包混凝土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兴建了一批钢结构工业建筑、公共建筑及民用建筑。经调查发现,即将进入服役期的既有钢结构建筑大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影响了既有钢结构建筑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同时由于升级改造方法不当,出现了倒塌等重大安全事故。因此,研究如何对既有钢结构建筑进行加固改造,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由于钢结构具有焊接方便的特点,目前常常采用增大截面法进行焊接加固。公开号为CN109779277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厂房增大截面法焊接加固施工方法,先根据钢结构厂房上被加固构件的分布分段预制T型钢,然后将T型钢吊运至对应的被加固构件的翼缘外侧并在T型钢沿线设置U型卡,U型卡一端贴在被加固构件的翼缘内侧、另一端与T型钢的翼缘外侧存在间隙,然后在间隙内放入楔体并锤击楔体,使得U型卡将被加固构件的翼缘外侧与T型钢的腹板端面贴紧,最后将T型钢的腹板端部两侧与被加固构件的翼缘外侧焊接固定。该方法采用高空原位加固,通过U型卡和楔体实现了加固件和被加固构件的顶紧。但是,这种增大截面法焊接加固的施工方法,焊接过程中对原钢结构损伤大,焊接时将大幅提升原有钢结构构件的局部温度,降低钢构件承载力,进而引起结构整体承载力破坏或构件失稳破坏,安全性较低,焊接质量也难以把控;而且,该加固方法仅适用于宽翼缘型钢的加固,不适于窄翼缘型钢、圆管及箱形等构件的加固,加固现场需要使用大型的吊车设备,增加加固改造的成本。
现有技术中,还有利用外包钢筋混凝土对钢结构进行加固的结构,例如公告号为CN20841598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柱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结构,包括既有钢柱、箍筋、纵筋、混凝土柱。所述既有钢柱为钢结构的矩形柱。所述纵筋为矗立在既有钢柱四角的钢结构钢筋。所述箍筋为通过铁丝连接在纵筋表面的钢结构钢筋,与纵筋形成一个长方体结构的钢筋网框架。所述混凝土柱为水泥砂浆灌注在箍筋和纵筋通过铁丝连接所组成的钢筋网框架上而成。这种钢柱外包混凝土加固结构,能在不破坏原结构的情况下,提高钢柱外包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抗压承载力。
但是,这种加固结构在混凝土浇筑时,需支拆模板,所需加固周期长;而且采用封闭式箍筋,受到钢柱外伸牛腿的限制,增加了箍筋穿入原钢柱的施工难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采用支承装置少、施工难度低、可实施性强的建筑钢结构的钢筋外包混凝土加固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建筑钢结构的钢筋外包混凝土加固结构,以解决现有钢结构加固结构采用支承装置多,施工难度大,可实施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建筑钢结构的钢筋外包混凝土加固结构,包括:
钢柱,为原钢结构的既有钢柱;
U型加固部件,包括具有侧边敞口的U型钢筋笼和连接在所述U型钢筋笼外侧的外定型模板;所述外定型模板的侧边敞口与所述U型钢筋笼的侧边敞口对应设置;所述钢柱可自所述U型钢筋笼的侧边敞口伸进所述U型钢筋笼的内部空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66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墨烯发热坐垫
- 下一篇:一种三废炉烟气脱硝超低排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