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综合污水处理用内外循环厌氧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7462.2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70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洪华;陈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宜星星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42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污水处理 内外 循环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综合污水处理用内外循环厌氧反应器,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污水在污水集水池内通过污水提升泵进入到主体内,同时通过环形布水器的设置使得污水在本体内进行切线螺旋上升,螺旋上升的污水可以对污泥进行充分的搅拌,从而使得污泥完全处于膨胀状态,使其可以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充分彻底的接触;循环泵使得污水回流形成外循环,污水从喷嘴中喷出并且进入到喉管时,由于流速高,在整个喷射装置内形成负压,将大量的厌氧污泥吸入至喷射装置内,从而进一步使得污泥与污水彻底混合,并在本体的内部进行内循环,从而在外循环和内循环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污泥与污水之间充分接触,提高了整个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综合污水处理用内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高效废水处理装置,利用厌氧微生物的自身代谢过程将废水中有机物消解,从而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由于具有节能、剩余污泥少、可以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等特点,厌氧处理技术始终是污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垃圾渗滤液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多采用升流式厌氧反应器、污泥膨胀床反应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等。对于上述厌氧反应器而言,保证污泥与废水的充分接触是提高厌氧处理效率的关键。
公开号为CN2051879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EGSB厌氧反应器,通过在EGSB反应器内加装多级三相分离器,使污水即使在浓度突然增高的情况下,也能被EGSB反应器缓冲;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经多级三相分离后,可以达到更好的拦截效果,并且有利于污水的后续处理;EGSB的反应器的主体形状设计也使得短流现象有所缓解,减少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局部静水现象,使沉淀效果更佳,有利于污水处理效果。
但是该厌氧反应器在长期运行后,底部会出现污泥沉积的现象,从而导致污泥与污水之间不能够充分接触,导致整个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厌氧反应器在长期运行后,底部会出现污泥沉积的现象,从而导致污泥与污水之间不能够充分接触,导致整个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率较低。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综合污水处理用内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包括主体、出水管以及水封,主体的内部由下至上分别设置有下三相分离器和上三相分离器,主体的下侧连接有污水集水池,污水集水池与主体之间连接有污水提升泵,主体的下侧还连接有用于使污水螺旋上升的环形布水器,且环形布水器在主体上的连接处与污水提升泵在主体上的连接处位于同一高度;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污水回流的外循环装置,外循环装置包括用于吸收污水的循环泵和用于喷出污水的喷射装置,循环泵的进水端连接于主体侧壁的下三相分离器与上三相分离器之间,循环泵的出水端连接于主体下端的中间位置处,喷射装置包括由下至上相互连接的喷嘴和喉管,喷嘴设置于主体下端的中间位置处且与循环泵的出水端相连接。
技术效果:污水在污水集水池内通过污水提升泵进入到主体内,同时通过环形布水器的设置使得污水在本体内进行切线螺旋上升,螺旋上升的污水可以对污泥进行充分的搅拌,从而使得污泥完全处于膨胀状态,使其可以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充分彻底的接触;与此同时,循环泵将升至本体上侧的污水再次吸入,并从喷嘴中喷出,实现了污水的外循环,污水从喷嘴中喷出并且进入到喉管时,由于流速高,在整个喷射装置内形成负压,将大量的厌氧污泥吸入至喷射装置内,从而进一步使得污泥与污水彻底混合,并在本体的内部进行内循环,从而在外循环和内循环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厌氧反应器在长期运行后,底部不会出现污泥沉积,污泥与污水之间能够充分接触,提高了整个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喷射装置还包括同轴设于喷嘴四周的混合室,混合室背离喷嘴的一端设置为与喉管相连通,且混合室与主体的底端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喉管的内部形状设置为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圆台形。
前所述的一种综合污水处理用内外循环厌氧反应器,下三相分离器与上三相分离器上均设置有沼气收集管,沼气收集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水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宜星星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宜星星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74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一致性汽车线束保险丝盒成形模
- 下一篇:利用空气压缩机余热的供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