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震结构及电动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7636.5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7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钊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极动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9/30 | 分类号: | B62K19/3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智汇聚晨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09 | 代理人: | 曹丽敏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结构 电动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结构,该减震结构包括前车架、竖向设置的支撑柱、连接杆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减震器,其中,所述前车架的前端用于与前叉连接,所述前车架的后端与所述第一减震器的第一端枢接,所述第一减震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柱枢接,所述支撑柱的顶部用于安装主座垫,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下方,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前车架的后端固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柱枢接,且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所处位置比其第二端所处位置高。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有上述的减震结构的电动自行车。该减震结构以及电动自行车的减震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并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短途交通中越来越多的使用电动自行车,其相比汽车具有节能、便捷、不拥堵的特点,与普通自行车比具有速度优势,省时省力,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代步工具。因此,人们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动自行车的减震结构对保持车辆良好的动态性能担负着重要角色,然而,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的减震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导致不能很好地对因路面不平或驾驶条件差而引起车身传动的震动进行阻尼,即减震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效果更好的减震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其减震效果更好,驾乘舒适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减震结构,包括:
前车架,所述前车架的前端用于与前叉连接;
竖向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用于安装主座垫;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前车架的后端的下部固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柱枢接,且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所处位置比其第二端所处位置高;以及
至少一个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位于所述连接杆的上方,所述第一减震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前车架的后端枢接,所述第一减震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柱枢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器配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减震器沿左右方向相隔设置,且两个所述减震器的中心轴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车架的后端的左右两侧均配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减震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座枢接,所述支撑柱的左右两侧均配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减震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座枢接。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
后车架,所述后车架的前端与所述支撑柱固接;
尾座垫支撑架,位于所述后车架的上方,所述尾座垫支撑架的前端与其后端相隔,并且所述尾座垫支撑架的前端与所述后车架枢接;
至少两对配置在所述后车架和所述尾座垫支撑架之间的第二减震器,两对所述第二减震器分别沿前后方向相隔设置,每对所述第二减震器沿左右方向平行并相隔布置,位于前方的所述第二减震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后车架枢接,位于前方的所述第二减震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尾座垫支撑架枢接,位于后方的所述第二减震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后车架枢接,位于后方的第二减震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尾座垫支撑架的后端枢接。
进一步地,所述后车架倾斜设置,且所述后车架的前端所处位置比其后端所处位置高,所述第二减震器的第一端比其第二端更朝前设置或所述第二减震器垂直于所述后车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极动车业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极动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76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尾座减震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 下一篇:一种燃气热水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