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束固定装置及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8406.0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8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邱潇阁;何聪;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2 | 分类号: | H02G3/0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装置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基座同侧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并排设置;第一夹持机构对第一线束进行固定,第二夹持机构对第二线束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线束固定装置上线束相互干扰的问题,提供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包电连接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动力电池包的电气元件和线束越来越多,动力电池包内部的线束分为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高低压线束交错固定易导致信号的相互干扰,进而导致数据读取出现偏差。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固定线束并减少信号干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束固定装置,包括基座,基座的同侧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并排设置;第一夹持机构对第一线束进行固定,第二夹持机构对第二线束进行固定。
所述基座上远离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的一侧至少设置有一个卡接件。
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分别由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固定,便于对线束进行分类固定,有利于减小线束之间的干扰。具体的,在电池包内,可以将低压线束定义为本申请的第一线束,将高压线束定义为本申请的第二线束,电池包内的低压线束被固定于第一夹持机构内,而高压线束被固定在第二夹持机构内,减小了高低压线束之间的干扰。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设置在同一基座上,有利于减小线束固定装置的尺寸,进而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翻折部和第一承载部,第一翻折部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一卡接端,所述第一翻折部通过第一连接端与第一承载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承载部设置有与第一卡接端对应的第一卡紧端,所述第一卡接端与第一卡紧端配合将第一线束固定在第一连接端和第一卡接端之间;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翻折部和第二承载部,第二翻折部包括第二连接端和第二卡接端,所述第二翻折部通过第二连接端与第二承载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承载部设置有与第二卡接端对应的第二卡紧端,所述第二卡接端与第二卡紧端配合将所述第二线束固定在第二连接端和第二卡接端之间。
第一翻折部绕第一连接端转动到一定位置时(闭合状态),所述第一卡接端与第一卡紧端卡紧配合以使第一翻折部和第一承载部构成闭合的环状结构,第一线束被固定在所述环状结构内。第一卡接端可脱离第一卡紧端以解除对第一线束的固定,便于对线束进行检修。
第二翻折部绕第二连接端转动到一定位置时(闭合状态),所述第二卡接端与第二卡紧端卡紧配合以使第二翻折部和第二承载部构成闭合的环状结构,第二线束被固定在所述环状结构内。第二卡接端可脱离第二卡紧端以解除对第二线束的固定,便于对线束进行检修。
第一连接端与第一承载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
第一连接端与第一承载部之间可通过卡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
在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翻折部和第一承载部,第一翻折部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一卡接端,所述第一翻折部通过第一连接端与第一承载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承载部设置有与第一卡接端对应的第一卡紧端,所述第一卡接端与第一卡紧端配合将第一线束固定在第一连接端和第一卡接端之间;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翻折部和第二承载部,第二翻折部与第一翻折部连接,第二翻折部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第二翻折部的另一端为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翻折部通过第二连接端与第二承载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承载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端对应的第二卡紧端,所述第二卡紧端与第一连接端卡接配合将所述第二线束固定在第二连接端和第一连接端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未经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84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