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声内镜专用导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8553.8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58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本华;李德锋;姚君;王凯旋;师瑞月;田艳辉;魏铖;罗溟瀚;刘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9 | 分类号: | A61M25/09;A61B8/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 专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声内镜专用导丝装置,所述导丝装置包括导丝以及弹簧圈,所述弹簧圈的自然状态为盘曲状态,以起到锚定作用,所述导丝的端部与所述弹簧圈的端部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导丝与所述弹簧圈固定为一体,通过弹簧圈来实现下胃‑空肠吻合术过程中靶目标的固定,临床容易实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导丝,尤其涉及一种超声内镜专用导丝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超声内镜技术的发展,超声内镜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超声内镜引导下胃-胆囊吻合术已在临床上应用,为解决具体临床问题提供新方法、新思路,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靶目标(胆囊或空肠)不易固定的问题,这是临床难题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声内镜专用导丝装置,通过弹簧圈来实现下胃-空肠吻合术过程中靶目标的固定,临床容易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声内镜专用导丝装置,所述导丝装置包括导丝以及弹簧圈,所述弹簧圈的自然状态为盘曲状态,以起到锚定作用,所述导丝的端部与所述弹簧圈的端部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导丝与所述弹簧圈固定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导丝与所述弹簧圈的端部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丝与所述弹簧圈通过医用硅胶连接管连接,所述弹簧圈延伸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插入至所述连接管中,所述导丝的一端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插入至所述连接管中,所述连接管侧壁开设有注入口,所述注入口沿着所述连接管的长度方向分布,通过所述注入口向所述连接管内空隙填充硅胶粘结剂以将所述弹簧圈以及所述导丝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弯折形成有勾部,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壁形成有收容所述勾部的定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导丝插入所述连接管中的端部表面形成有压纹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形成有压纹结构。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鞘管,所述外鞘管用于容置所述导丝以及所述弹簧圈,所述弹簧圈设于所述外鞘管内时呈非卷曲状。
进一步的,所述外鞘管的一端设有垫圈,所述垫圈设有供所述弹簧圈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外鞘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垫圈外端的厚度大于所述外鞘管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垫圈朝外端方向,厚度逐渐变大。
本实用新型将弹簧圈固定在导丝上,使得导丝与弹簧圈固定为一体,在临床应用时,先通过穿刺针刺穿下胃以及空肠,然后将弹簧圈的一端先通过穿刺针进入到空肠中,离开穿刺针的弹簧圈盘曲成弹簧圈,从而将空肠锚定,方便于后续的手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弹簧圈与导丝的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收容于外鞘管后的大致示意图。
图5为空肠通过本实用新型与胃部锚定时的示意图。
图6为将弹簧圈取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人民医院,未经深圳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85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有呼吸训练器的病床
- 下一篇:一种用于办公的碎纸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