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壤间接热脱附尾气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9448.6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88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薛霆;赵旭东;张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46/02;F23G7/0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间接 热脱附 尾气 处理 装置 | ||
一种土壤间接热脱附尾气的处理装置,涉及大气污染控制领域。本实用新型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天然气燃烧器、活性炭吸附装置,袋式除尘器,引风机和烟囱。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天然气燃烧器和活性炭吸附装置之间还依次置有气液分离装置、预热系统和SCR脱硝系统。气液分离装置出来的部分气体经循环引风机回到天然气燃烧器,天然气燃烧器和SCR脱硝系统产生的余热分别经燃烧器余热回收引风机和经SCR余热回收引风机送至预热系统。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减少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减少活性炭的使用以及NOX的排放量,同时能将装置余热回收利用减少能量消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特别土壤热脱附修复尾气的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中原来处于主城区的工业企业纷纷关闭或搬迁,遗留下了大量的有机污染场地。这些污染场地往往需要作为居民住宅用地或其他建设用地短期内再利用,因而急需修复效率高、周期短的土壤修复技术。热脱附技术由于具有处理效率高、修复周期短等显著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场地的修复治理中。热脱附技术是物理分离技术,实际上是污染物从土壤转移到尾气中的过程,若热脱附技术产生的尾气不能被高效去除,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将扩散到空气中,有产生二次污染的风险。热脱附尾气处理技术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热脱附技术的处理效果及修复成本。热脱附技术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有 30 多年历史,已有较多商业规模的热脱附设备。近年来,我国才开始采用热脱附技术处理污染土壤,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及国内外污染场地特性的差异,国外成熟的热脱附设备并不一定满足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的需要。目前国内的科研机构及修复企业在引进吸收国外成熟的热脱附设备的同时,正积极开发符合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热脱附设备,而热脱附尾气的处理技术及设备的研发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热脱附尾气产业化应用的处理技术有收集法和破坏法:收集法(如冷凝法)可离场进行处理;破坏法需在热脱附尾气产生后立即处理。直接加热热脱附技术中热源与污染土壤直接接触,对污染土壤加热效果好,热能利用率高,但该技术产生的尾气量大,尾气中污染物浓度低,因此常采用破坏法;间接加热热脱附技术由于首先需要加热分离系统,然后热分离系统将热量传导到污染土壤,因而热效率比直接加热热脱附技术低,但该技术尾气产生量小,尾气中污染物浓度高,故较多采用收集法,也有部分采用破坏法处理。
破坏法通常用作直接加热及部分间接加热热脱附系统的尾气处理,常用的处理技术为热力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热力燃烧法将有机废气燃烧转化为CO、CO2 、NOx和SOx等。对于含氯元素的污染物,燃烧法可能会生成二噁英。美国 Midwest Soil Remediation 生产的 420D、525D 直接加热热脱附设备采用热力燃烧法作为尾气处理系统,生成的 HCl气体迅速进入急冷装置减少二噁英形成的可能,再经过碱性淋洗塔中和酸性物质,生成的高浓度盐分废水可用于除尘。
热力燃烧法是利用热脱附尾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可燃性,通过将热脱附尾气加热到有机污染物的燃点以上,使其燃烧生成 CO 2 、H 2 O 等无害物质而达到净化的目的。该法工艺简单、净化效率高,但当尾气中有机污染物浓度较低时,单靠其自身燃烧产生的热量是无法维持的,必须添加辅助燃料,从而增加了处理成本;另外,若有机污染物中含有 Cl、S、N等元素,燃烧后会产生 HCl、SOx 、NOx、二噁英等有害气体,需要增加急冷装置和碱性淋洗装置。因此,热力燃烧法通常处理成本高且设备结构复杂。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破坏法依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当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需要添加辅助燃料增加处理成本;
2. 高温下会产生二噁英等有害气体造成二次污染;
3. 土壤热修复工艺出口温度低,无法使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使得NOx浓度过大;
修复过程中的余热并未得到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94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烟机风道
- 下一篇:一种多片材自动上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