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货车卸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41057.8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2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聪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秦邦速运物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32 | 分类号: | B65G67/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1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货车 卸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货车卸货装置,涉及物流运输的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货车卸货装置无法解决货厢较深处的货物搬运的问题,其包括置物板、开设于所述置物板上的滑移槽,和沿所述滑移槽滑移设置的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置物板相垂直,所述置物板上设有推动所述推板滑移的推送机构,所述置物板上设有减小推送阻力的减阻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将货厢深处的包裹送到货厢开口处,从而方便卸货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运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货车卸货装置。
背景技术
物流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包裹越来越多,包裹在运输过程中一般是装在货车上的,因此会面临货物装卸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对于货物的装卸主要是通过叉车来实现的,但是,当包裹的体积较小,或者货物形状不规范时,叉车无法将其插起来,需要手动进行搬运,但是,货车的车厢一般较深,当货车后方打开时,靠近开口处的货物搬运方便,但是货厢内部的货物则需要人员钻进货厢内部向外搬运。
而现有的货车卸货装置一般只能安装于货厢的开口处,方便将货物从货厢边缘卸落到地上。例如,公告号为CN108016898A的发明提供了一种货车便捷卸货装置,包括方形导框;所述方形导框中间为镂空的;所述方形导框前后侧框之间通过转轴水平连接有滚柱且滚柱有若干个等距分布;所述方形导框的右上端下侧通过铰链连接有由竖直板和竖直板上下侧固接的水平板组合而成的U形框板且U形框板的开口向右。
上述发明在使用时,方形导框的一端斜靠在货车的车厢开口上,另一端靠在地面上,方便引导货物滑出来。因此,现有货车卸货装置无法解决货厢较深处的货物搬运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货车卸货装置,其具有便于将货厢深处的包裹送到货厢开口处,从而方便卸货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货车卸货装置,包括置物板、开设于所述置物板上的滑移槽,和沿所述滑移槽滑移设置的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置物板相垂直,所述置物板上设有推动所述推板滑移的推送机构,所述置物板上设有减小推送阻力的减阻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车时,人员首先将置物板安装于货车的车厢底部,使得推板位于置物板上方,并启动推送机构,使之带动推送板滑移靠近车厢最内部的位置,然后再对包裹进行装车;卸货时,打开车厢门,人员首先将靠近车厢门口的包裹拿走,然后启动推送机构,推送机构带动推板向车厢门口方向上移动,将车厢内的包裹整体向车厢门口推送一段距离,人员继续将门口的包裹取出,再进行推送,如此重复,直至车厢内的包裹全部移动到车厢门口,人员将其取出即可,减阻机构的设置使得包裹在移动过程中与置物板之间的摩擦力更小,防止包裹摩擦损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减阻机构为若干万向滚珠或转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裹在置物板上移动的过程中与置物板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推送更加省力,并能够防止包裹损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置物板包括外板、设于所述外板内部的容纳腔和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内板,所述容纳腔在所述置物板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内板的厚度,所述内板与所述容纳腔远离所述推板一侧之间设有顶推装置,所述减阻机构设于所述内板上,所述外板上设有供所述减阻机构升降的出入口,所述减阻机构在所述顶推装置的带动下沿所述出入口高于或低于所述外板靠近所述推板的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货物在运输途中时,为了使货物放置稳定,可以启动顶推装置,使之带动内板下降,内板下降后带动减阻机构,使之低于外板上端面,于是包裹放置于置物板上,置物板与包裹表面的摩擦力较大,包裹在车辆颠簸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滑移,卸货时,再启动顶推装置,使之带动内板上升至减阻机构高于外板上端面处,包裹与减阻机构接触,便于推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秦邦速运物流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秦邦速运物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410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