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主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41594.2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7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6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无线 充电 接收 主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主控装置,包括机箱盖、机箱底板和主板电路,机箱底板设有第一蛇形管,第一蛇形管包括第一进水端、下侧蛇形管和第一出水端,机箱盖设有第二蛇形管,第二蛇形管包括第二进水端、左侧蛇形管、上侧蛇形管、右侧蛇形管和第二出水端,第一进水端与第二进水端设有第一三通接头,第一三通接头设有进水管,第一出水端与第二出水端设有第二三通接头,第二三通接头设有出水管,进水管与出水管连接有水箱,水箱内设有水泵,水箱设有散热器,机箱盖设有风扇;本实用新型通过风冷散热和水冷散热的相互配合,能有效提升主板电路的散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主控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EV)是近年来兴起的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使用方便零排放等优点。电动汽车依靠车载电池组提供动力,车载电池组需要频繁充电来保证电量充足。目前主要充电方式是充电桩等有线充电。这种充电方式存在插电容易产生火花、磨损,不够安全,不易维护等缺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出现摆脱了电动汽车对导线的依赖,可以有效克服上述缺点,同时具有操作方便,受环境制约小等优点,使得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方向。电动汽车在进行无线充电时,电动汽车端需配备有无线充电接收主控装置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无线充电接收主控装置的散热性能尤其重要,若散热性能不佳则可能引发安全问题,不利于电动汽车的安全充电。为提升无线充电接收主控装置的散热性能,我们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主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主控装置,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接收主控装置,包括机箱盖、机箱底板和主板电路,所述机箱底板上端设有若干安装柱,所述主板电路设置在安装柱上端,所述机箱底板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蛇形管,所述第一蛇形管位于主板电路下侧,所述第一蛇形管包括第一进水端、下侧蛇形管和第一出水端,所述机箱盖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蛇形管,所述第二蛇形管包括第二进水端、左侧蛇形管、上侧蛇形管、右侧蛇形管和第二出水端,所述左侧蛇形管设置在机箱盖内部左侧,所述上侧蛇形管设置在机箱盖内部上侧,所述右侧蛇形管设置在机箱盖内部右侧,所述第一进水端与第二进水端连接有第一三通接头,所述第一三通接头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端与第二出水端连接有第二三通接头,所述第二三通接头连接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内注有冷却水,所述水箱设置在机箱盖上端,所述水箱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与进水管管道连接,所述水箱可拆卸固定连接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横盖板,所述横盖板设有若干纵向设置的散热片,若干所述散热片下端贯穿横盖板伸入水箱内部,所述机箱盖上端设有与散热片相匹配的风扇。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水泵能够建立水压,能将水箱内的冷却水抽入进水管,进水管将冷却水导向第一三通接头,第一三通接头将冷却水导向第一蛇形管和第二蛇形管,冷却水在通过第一蛇形管时,能够将主板电路散发在机箱底板上的热量进行吸收,这样就能对主板电路下侧进行散热,冷却水在通过第二蛇形管时,冷却水会依次经过右侧蛇形管、上侧蛇形管和左侧蛇形管,这样便能将主板电路散发在机箱盖右侧、上侧和左侧的热量进吸收,从而对机箱盖内部进行散热,经过第一蛇形管和第二蛇形管的冷却水通过第二三通接头汇聚到出水管,出水管将带有热量的冷却水导回水箱,由于散热片下端贯穿横盖板伸入水箱内部,所以散热片下侧就能直接与冷却水接触,热量通过散热片下侧传导至散热片上侧,风扇再对散热片进行吹风散热,整体就实现了对主板电路快速散热;通过若干片散热片与冷却水直接接触,能够增大散热器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加快热量的传导速度,进而提升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风冷散热和水冷散热的相互配合,能有效提升主板电路的散热性能,避免无线充电接收主控装置因散热性能不佳而引发安全问题,由于整个装置是使用第一蛇形管和第二蛇形管将装置内部的热量导出,所以整个装置就无需开设散热孔进行散热,这样就避免了装置内部因散热孔进灰,而引起的安全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学院,未经重庆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415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升降的计算机显示屏
- 下一篇:一种高功率LED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