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施工人员用智能安全背心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46903.5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84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翟信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G08B25/01;G08B25/10;A41D13/01;A41D27/00;A41D2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人员 智能 安全 背心 | ||
本实用新型施工人员用智能安全背心,包括:包括背心主体,所述背心主体上设有识别码、定位模块、状态感知模块、控制器、无线通讯模块、报警器和为各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识别码、定位模块、状态感知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报警器和电源模块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背心主体的正面设有至少一个用于盛放施工工具和个人用品的口袋,所述背心主体上设有用于起安全警示作用的反光条带。本实用新型采用智能安全背心,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过程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实现全时段全范围施工人员综合管理,降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背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施工人员用智能安全背心。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施工人员的有效管理是保障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的重要基础。施工人员管理包括人员识别、人员定位和人员状态监测等重要部分,目前的施工人员管理仍旧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缺乏与现代化技术紧密结合的手段,尚无法有效实时确定人员位置和状态。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便于实时管理施工人员的便携式装备,满足施工过程人员管理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施工人员用智能安全背心,解决施工管理中实时动态获取人员位置和状态并有效管理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人员用智能安全背心,其特点在于,其包括背心主体,所述背心主体上设有识别码、定位模块、状态感知模块、控制器、无线通讯模块、报警器和为各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识别码、定位模块、状态感知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报警器和电源模块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背心主体的正面设有至少一个用于盛放施工工具和个人用品的口袋,所述背心主体上设有用于起安全警示作用的反光条带。
较佳地,所述状态感知模块包括用于实时感知施工人员的运动状态信息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以及用于实时感知施工人员的姿态状态信息的陀螺仪,所述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定位模块、状态感知模块和控制器集成于背心主体的胸前位置。
较佳地,各模块之间连接的导线布置于反光条带下方。
较佳地,所述背心主体的正面设有一个对讲机夹。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智能安全背心,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过程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实现全时段全范围施工人员综合管理,降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施工人员用智能安全背心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施工人员用智能安全背心的反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导线布置在反光条带下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469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