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卷转运装置及钢卷运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51128.2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02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韦富强;陈振华;杨建立;郑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首钢云翔工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B65G35/00;B65G47/80;B65G47/52;B65G43/08;B66C19/00;B66C1/12;B66C7/08;B66C11/00;B66C13/06;B66C13/46;B66D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地址: | 10004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运 装置 运输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卷转运装置及钢卷运输系统,属于钢卷运输技术领域。所述钢卷转运装置包括:第一辊道与第二辊道平行;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平行,第一轨道和第一辊道齐平设置,第二轨道和所述第二辊道齐平设置;两用回转台可转动地设置在托盘运输机构以及托盘车运输机构之间,通过操作两用回转台,可使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对接,第一辊道和所述第二辊道对接;钢卷提升机设置在两用回转台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钢卷转运装置及钢卷运输系统可以将托盘运输系统的钢卷运输到托盘车运输系统中,实现了托盘运输系统与托盘车运输系统的无缝衔接,土建施工量小,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卷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卷转运装置及钢卷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冶金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也不断得以加强,新建的现代化工厂往往集成了多条生产线。各生产线之间物流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复杂,对物流运输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及自动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托盘车钢卷运输车系统能够解决上述问题,钢卷运输车可室外运行、曲线运行、穿越道路、节能环保,能够实现从生产线内部各工序间的钢卷运输以及钢卷库至码头的一站式运输。对于新建钢卷运输系统而言,托盘车钢卷运输系统可以直接完全替代步进梁、托盘运输、汽车运输等,完成生产线与钢卷库、厂间钢卷库钢卷运输任务。
在现有技术中,托盘钢卷运输系统采用“托盘运输+托盘车运输”来完成生产线与钢卷库、厂间钢卷库钢卷运输任务,如何实现托盘运输与托盘车运输系统的衔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卷转运装置及钢卷运输系统,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托盘运输与托盘车运输系统的衔接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钢卷转运装置包括:托盘运输机构、托盘车运输机构、两用回转台及钢卷提升机;所述托盘运输机构包括:第一辊道及第二辊道;所述第一辊道与所述第二辊道平行;所述托盘车运输机构包括: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平行,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一辊道齐平设置,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第二辊道齐平设置;所述两用回转台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托盘运输机构以及所述托盘车运输机构之间,通过操作所述两用回转台,可使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对接,所述第一辊道和所述第二辊道对接;所述钢卷提升机设置在所述两用回转台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两用回转台上设置有第三轨道和第三辊道,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一辊道可选择所述第三轨道或所述第三辊道实现对接,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第二辊道可选择所述第三轨道或所述第三辊道实现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辊道与所述第一轨道相对,所述第二辊道与所述第二轨道相对;所述第一辊道与第二辊道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三辊道与所述第三轨道之间的间距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三辊道与所述第三轨道之间的间距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辊道与所述第三辊道为重载辊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辊道为轻载辊道。
进一步地,所述钢卷提升机包括:支架、固定架、起吊机构及夹钳;所述支架设置第一辊道与所述第一轨道之间,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两用回转台的上方;所述固定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起吊机构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起吊机构的动作端与所述夹钳固定连接;所述夹钳对准所述两用回转台。
进一步地,所述起吊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卷筒、吊绳及吊钩;所述驱动电机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驱动电机的动作端与所述卷筒固定连接;所述吊绳的第一端缠绕在所述卷筒上,所述吊绳的第二端与所述吊钩固定连接;所述吊钩可拆卸式地与所述夹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卷提升机还包括:防晃架;所述防晃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内;所述防晃架设置在所述卷筒与所述夹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首钢云翔工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首钢云翔工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511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