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长时待钢的钢包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54310.3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17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程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峡县新越冶金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44 | 分类号: | B22D41/44;B22D4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王帆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长 时待钢 钢包 引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长时待钢的钢包引流装置,包括筒体和引流物料,引流物料填充在筒体内,所述筒体为预制薄壁钢制件所述筒体的顶部采用预制薄壁钢密封,所述筒体的底部采用硬质低温融化塑料封口;其中:在引流物料内预埋一耐火材料构件,该耐火材料构件所处位置为其上端位于形成烧结层处,耐火材料构件下部固定连接有牵拉绳,牵拉绳另一端系有重物,重物位于耐火材料构件的下部,所述重物和牵拉绳均预填在引流物料中。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超长待钢时间,开浇率高,对钢水污染小,适于受钢时间超长钢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包引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超长待钢的钢包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钢包使用过程中为实现钢水自动引流,采用的工艺方法是从钢包包口位置向钢包座砖内灌入引流砂,作业效率低,引流砂消耗高,同时,因钢包是热钢包,包内温度接近1000℃,人员受高温气浪影响,存在滑跌掉入钢包的隐患。近几年钢包引流装置的应用,是一种可以完全替代钢包引流砂的钢包自动引流产品,提高了待钢时间,使钢包的自动引流率有较大的提升,且相对稳定,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钢包引流装置的结构是在金属外壳内加引流砂构成,金属外壳侧面开有侧孔,侧孔由易熔薄膜封闭,上端金属壳封闭,下端由易熔膜封闭。如授权公告号 CN 201815653 U授权公告日 2011.05.04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炼钢系统中的钢包自动引流器。目的是既大幅度降低引流砂用量,简化操作程序,同时又能达到钢包自动引流的目的。技术要点是,包括一端封闭的圆筒体、筒体内的引流砂,以及封闭圆筒体另一端的易熔物,其中筒体由能熔融于钢水的材料制成;筒体是由一支圆筒构成的整体,筒体侧面开有一个或多个侧孔。
如由申请人申请的申请公布号 CN 104827019 A申请公布日 2015.08.12钢包自动引流装置,包括筒体和引流物料,所述引流物料为单层或多层结构,所述筒体为预制薄壁钢制件,所述筒体的顶部采用预制薄壁钢密封,所述筒体的底部采用硬质低温融化塑料封口。该发明专利能提高自动引流效率,增长了一定的待钢时间,如材料中所述待钢时间普遍超过2.5小时。而在生产实践中,有时会出现钢待时间达3-4个小时的特殊情况,致使高温钢液与引流砂长时间接触而产生烧结层过厚,使命钢包不能正常开浇。此外,还有些钢种,受钢时间超长,如不锈钢、电工钢等,平均受钢时间均大于200min,远远大于其他钢种的受钢时间。而现有技术中的钢包引流装置的开烧率很难满足要求。因此,研究开发一种超长待钢的钢包引流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研究的方向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长时待钢的钢包引流装置,具有超长待钢时间,开浇率高,对钢水污染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该超长时待钢的钢包引流装置,包括筒体和引流物料,引流物料填充在筒体内,所述筒体为预制薄壁钢制件所述筒体的顶部采用预制薄壁钢密封,所述筒体的底部采用硬质低温融化塑料封口;其特征在于:在引流物料内预埋一耐火材料构件,该耐火材料构件所处位置为其上端位于形成烧结层处,耐火材料构件下部固定连接有牵拉绳,牵拉绳另一端系有重物,重物位于耐火材料构件的下部,所述重物和牵拉绳均预填在引流物料中。
优选的,所述筒体上部位置设有排砂口,采用硬质低温融化塑料对排砂口封口,排砂口由使用过程中硬质低温融化塑料熔化排砂口打开,部分引流物料流出填充水口缝隙,保护筒体并防止钢水渗入。
优选的,所述重物为钢球或钢块,所述牵拉绳为钢丝或铁链或其他耐高温的丝或链。
优选的,所述牵拉绳呈螺旋状预埋在耐火材料构件与钢球或钢块之间的引流物料中。
优选的,所述重物的上侧设有护罩,所述牵拉绳绕制在护罩内。
优选的,所述耐火材料构件为刚玉或锆质材料构件。
优选的,所述耐火材料构件为细长体构件,截面形状呈十字形或圆形或菱形。
优选的,所述耐火材料构件截面尺寸为长10-20mm宽10-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峡县新越冶金材料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西峡县新越冶金材料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543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