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团雾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58154.8 | 申请日: | 2020-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1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楚君;王存灯;段炼;鲁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G01S19/42;G01S19/14;G08G1/0967 |
代理公司: | 合肥辉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5 | 代理人: | 汪守勇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团雾检测装置,属于团雾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上位机管理中心以及由多个采集器组成的检测网络,采集器由激光器、光照度传感器、STM32控制器、GSM通信模块SIM900A、北斗定位模块RD0538D组成,激光器发出激光,由光照度传感器接收,光照度传感器输出电压值到控制器,依据输出电压值判断团雾浓度,由北斗定位模块获取的采集器所处经纬度信息由GSM通信模块发出至上位机管理中心。利用透射激光强度来检测团雾浓度,与传统图像识别方案相比,具有检测更直接、信号稳定、便于维护等优点。利用北斗定位模块和光照度传感器配合使用,可以对团雾进行浓度检测和定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团雾检测装置,属于团雾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团雾区域性强、预测预报难,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团雾会导致能见度的突然变化,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极具危害性,容易酿成重大交通事故。团雾的覆盖面积大小也不一致,一般来说,大的团雾覆盖面积长约五公里,小的团雾仅有一公里。
因此,如何检测团雾浓度,以及判断团雾移动方向并对高速公路车辆作出预警,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团雾检测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团雾检测装置,实现对团雾进行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团雾检测装置,包括上位机管理中心以及由多个采集器组成的检测网络,所述采集器由激光器、光照度传感器、STM32控制器、GSM通信模块SIM900A、北斗定位模块RD0538D组成,激光器发出激光,由光照度传感器接收,光照度传感器输出电压值到STM32控制器,依据输出电压值判断团雾浓度,由北斗定位模块RD0538D获取的采集器所处经纬度信息由GSM通信模块SIM900A发出至上位机管理中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团雾检测装置结构中:
所述STM32控制器的PA9管脚与用于定位的北斗定位模块RD0538D芯片的RX0、RX1管脚连接;所述STM32控制器的PA10管脚与北斗定位模块RD0538D芯片的TX0、TX1管脚连接。
所述STM32控制器的PA4管脚与光照度传感器输出端连接。
所述STM32控制器的PA2管脚和用于通信的SIM900A模块的RX管脚连接,STM32控制器的PA3管脚和GSM通信模块SIM900A模块的TX管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1)、利用透射激光强度来检测团雾浓度,与传统图像识别方案相比,具有检测更直接、信号稳定、便于维护等优点。利用北斗定位模块和光照度传感器配合使用,可以对团雾进行浓度检测和定位。
2)、管理中心每计算一次团雾重心坐标,则判断一次团雾移动方向,继而对团雾移动方向作出预测,对处于团雾移动方向上的机动车或行人作出预警。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团雾检测装置作出进一步的详述。
图1是团雾检测装置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STM32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3是北斗定位模块RD0538D的电路图;
图4是团雾原始位置和团雾向不同方向移动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581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工程清洗装置
- 下一篇:波纹管密封凸起阀杆式气举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