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振冲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59624.2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23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彪;张卫民;史振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振冲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54 | 分类号: | E02D3/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芊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1 | 代理人: | 肖伟杨 |
地址: | 10111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振冲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振冲器,包括振冲壳体和电机壳体,电机壳体的外侧设有电机水套,振冲壳体的一端与振头连接,振冲壳体的外部设有水道板;振冲壳体内设有主轴,主轴上设有偏心块,主轴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的中心开设有安装槽,偏心块通过安装槽与第一部分连接;第一部分的一端与第二部分连接,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三部分连接;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三部分;第二部分上设有第一轴承,第三部分上设有第二轴承,第一轴承的尺寸大于第二轴承;本申请振冲器零部件通用度强,组装完成后可以实现不同振幅、激振力的调整,当要调整振冲器功率时仅需将电机和电机水套更换即可,可实现75到200KW之间变化和调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振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振冲器。
背景技术
在复合地基施工领域,振冲桩已成为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的主要技术手段。目前振冲桩的建立通常采用振冲法,又称振动水冲中法,是以起重机吊起振冲器,并启动振冲电机带动偏心块,使振动器产生高频振动,同时启动水泵并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在边振边冲的共同作用下,将振动器沉到土中的预定深度经清孔后从地面向孔内逐段填入碎石,使其在振动的作用下被挤密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后即可提升振动器,如此反复直至地面;这样在地基中就会形成一个大直径的密实桩体,并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可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土层液化、减少山体滑坡、增加土层抗震能力等多个方面,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加固方法;而振冲器是振冲法施工中的特制机具,它能够产生水平横向振动力振挤密填料以及周围土体,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减少沉降量、增加地基稳定性、提高抗震能力的目的。但是,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对振冲器功率、振幅、激振力的要求也不同,客户购买时能确定功率大小,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功率和振幅及激振力的配比并非完全适合该地层,这就要求振冲器零部件尽量通用并可现在现场实时调整振幅、激振力等等,现阶段中振冲器的各个功率的零部件通用性较差,尤其是小功率和大功率的主体零部件,需要储备多个零部件备用,增加了费用的投入;并且现有技术中的振冲器轴承受力不均匀,导致振冲器的寿命短;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柔性振冲器,使各功率振冲器零部件通用度强;本实用新型中振冲器组装完成后可以实现不同振幅、激振力的调整,当要调整振冲器功率时仅需将电机和电机水套更换即可,可实现75到200KW之间的随意变化和调整。
一种柔性振冲器,包括振冲壳体和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的外侧设有电机水套,所述振冲壳体的一端与振头连接,所述振冲壳体的外部设有水道板,所述壳体与水道板之间组成水道;所述振冲壳体内设有主轴,所述主轴上设有偏心块,所述主轴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中心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偏心块通过安装槽与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与第二部分连接,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三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上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三部分上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尺寸大于第二轴承。
所述振冲壳体靠近振头的一端设有第一水道,第一水道与第二水道垂直,所述第一水道与水道连通,所述第二水道与振头水道连通。
所述水道板靠近振头的一端开设有出水口。
所述振冲壳体和振头的外侧设有耐磨涂层,所述耐磨涂层的厚度为8—10mm。
所述水道板采用一体式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振冲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振冲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596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载机械液压自救互救绞盘
- 下一篇:一种建筑钢筋加工用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