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温恒压反应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60290.0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37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蒋瑞阳;崔庆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士达半导体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4/00;B01J1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启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7 | 代理人: | 徐伟华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反应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温恒压反应釜系统,包括反应釜、水浴锅、搅拌器、油水分离器及恒压滴液漏斗,油水分离器包括圆底烧瓶、冷凝管及导流管,冷凝管连接在圆底烧瓶的上端部上,导流管的一端连接至圆底烧瓶上、另一端延伸至反应釜内,圆底烧瓶的底端部设置有排液口,圆底烧瓶的中上部还安装有补液管,补液管的下端所在面高于导流管的上端所在面,导流管的底表面上连接有带溢流阀的溢流管,溢流管的管径不小于补液管的管径。该系统结构简单,通过在圆底烧瓶上设置补液管,同时在导流管设置溢流管,能够确保在反应过程中,油水分离器不会占用反应釜内的溶剂,不会对反应过程中的固含量造成影响,从而确保了所制胶黏剂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实验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恒压反应釜系统。
背景技术
实验室常用的反应釜系统,包括反应釜、水浴锅、搅拌器、油水分离器及恒压滴液漏斗等,参见图1所示,其中反应釜中的溶剂在加热条件下,汽化成蒸汽从反应釜内上升到油水分离器中的冷凝管处,冷凝管内通冷水把溶剂蒸汽凝化成液态,并沿着油水分离器的内壁回流到反应釜内,通过热交换把反应釜内过量的热能释放出去以达到反应釜内的溶剂维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该反应釜中的溶剂在使用前可能已经吸收了一部分水分,该水分属于杂质,它的存在对后面产品的质量、性能产生了不可预测的影响,故在反应的过程中需要把它除去,油水分离器的作用就在此,因水的比重比溶剂大,所以在油水分离器内沉在底部,当反应结束排出即可;反应过程中制得的胶黏剂是需要一定的反应固含量的,在这个固含量下聚合得到的胶黏剂具有一定范围的粘度,在相同配方下一般固含量越高胶黏剂的粘度就越大,因油水分离器的内积比较大,在反应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溶剂会首先经冷凝管冷却后充满烧瓶,待烧瓶内收集到的溶剂液面高于导流口时才会回到反应釜内,这时真正参加反应釜内聚合反应的溶剂含量要比理论的少,固含量则会比理论的要高的多,从而导致胶黏剂的粘度也会比理论值偏大,影响胶黏剂的性能;另外,常规的,在反应结束后,把烧瓶内的水分除去,剩下的溶剂补回到反应釜内,使胶水偏大的固含量回到理论的量上去,再搅拌后下料,但如果除水不尽的溶剂补回到胶黏剂中又会引起胶黏剂的不良性能。
另外,恒压滴液漏斗是化工实验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实现滴加液体反应物或反应物溶液的玻璃设备。通过滴液漏斗可逐步将液体物料滴加到反应釜中,满足化学反应的需要。常见的滴液漏斗,参见图1所示,漏斗内的料液滴加至反应釜中,在加热条件下与反应釜中的溶剂进行反应,当漏斗本体31内的料液滴加完后再进行补液,补液前,因上述反应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当漏斗内料液滴加完后,残留在滴液管34内的料液因含有引发剂会在高温下进行聚合反应,产生胶状物粘附在滴液管34内壁上,当补液完成后继续滴加料液时,因新补充的料液温度相对滴液管34的温度较低,导致粘附在滴液管34出口处的胶状物固化堵塞滴液管34,同时在补液过程中,大量的溶剂蒸汽经恒压管32从补液口35溢流出去,损耗较大。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温恒压反应釜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温恒压反应釜系统,包括反应釜、水浴锅、搅拌器、油水分离器及恒压滴液漏斗,所述油水分离器包括圆底烧瓶、冷凝管及导流管,所述冷凝管连接在所述圆底烧瓶的上端部上,所述导流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圆底烧瓶上、另一端延伸至反应釜内,所述圆底烧瓶的底端部设置有排液口,所述圆底烧瓶的中上部还安装有补液管,所述补液管的下端所在面高于所述导流管的上端所在面,所述导流管的底表面上连接有带溢流阀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管径不小于补液管的管径。
优选地,所述导流管由上至下包括直管部与弯管部,所述直管部连接至圆底烧瓶上,所述弯管部伸入反应釜内,所述溢流管设置在所述导流管的直管部上,所述直管部的轴心线与圆底烧瓶的竖直中心线间的夹角控制在75°-85°间。
优选地,所述导流管连接在圆底烧瓶侧部的1/3-2/3高度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士达半导体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未经威士达半导体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602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恒压滴液漏斗
- 下一篇:一种电池片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