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紧密的外墙装饰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62885.X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17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兵;左茂林;周同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橡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76 | 分类号: | E04F13/076;E04F13/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紧密 外墙 装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紧密的外墙装饰板,包括装饰板本体,装饰板本体顶部开设有上滑槽,装饰板本体底部与上滑槽的位置上开设有下滑槽,上下相邻的装饰板本体之间共同安装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L形板体,L形板体的水平部位于上下相邻的两个装饰板本体之间,连接组件还包括安装于L形板体的水平部上的活动板、与活动板上表面固定的活动杆、与活动杆上端固定的上限位片以及与活动板底面固定的下限位片,上限位片、下限位片分别与上滑槽、下滑槽滑移配合。本实用新型中,上、下限位片分别与上、下滑槽滑移连接,以此使得上下相邻的两个装饰板本体之间具有牢固的连接作用,长时间使用后不易发生脱落,降低了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紧密的外墙装饰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建筑复合装饰板材因其具有花色多样,安装工期短,质量轻,更换方便,装修成本低等优点得到了建筑外墙装修业的青睐,使用量明显增加。
但是,现有的外墙装饰板与墙体通常使用胶浆进行粘接,相邻的装饰板之间无连接作用,使得相邻装饰板之间结合不牢固,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后,外墙装饰板与墙体之间的胶浆容易开裂,使得外墙装饰板容易脱落,影响整体保温效果,并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紧密的外墙装饰板,该外墙装饰板拼接完成后,相邻的装饰板本体之间连接作用牢固,长时间使用后不易发生脱落,有利于该外墙装饰板持续发挥保温效果,且降低了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连接紧密的外墙装饰板,包括装饰板本体,所述装饰板本体顶部开设有上滑槽,所述装饰板本体底部与上滑槽的位置上开设有下滑槽,上下相邻的所述装饰板本体之间共同安装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L形板体,所述L形板体的竖直部与墙体外壁贴合,所述L形板体的水平部位于上下相邻的两个装饰板本体之间,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安装于L形板体的水平部上的活动板、与活动板上表面固定的活动杆、与活动杆上端固定的上限位片以及与活动板底面固定的下限位片,所述上限位片、下限位片分别与上滑槽、下滑槽滑移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装饰板本体贴于墙体外壁前,工作人员需将上限位片、下限位片分别置于上滑槽、下滑槽内,以此使得上下相邻的两个装饰板本体之间受到上限位片及下限位片的限位作用,当工作人员将装饰板本体粘贴于墙体外壁上后,上下相邻的两个装饰板本体之间具有牢固的连接作用,长时间使用后不易发生脱落,有利于该外墙装饰板持续发挥保温效果,且降低了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L形板体的竖直部上设有用于将L形板体固定于墙体外壁上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开设于L形板体的竖直部上的第一滑槽以及贯穿设置于第一滑槽上的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的头部直径大于第一滑槽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装饰板本体安装于墙体外壁前,工作人员需先将L形板体的竖直部与墙体外壁贴合,随后,工作人员需采用第一螺钉贯穿第一滑槽并将L形板体固定于墙体外壁上,此时,工作人员只需将上侧的装饰板本体底部的下滑槽与上限位片滑移连接,下侧的装饰板本体顶部的上滑槽与下限位片滑移连接,以此即可将上、下相邻的装饰板本体安装于墙体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饰板本体的底面与装饰板本体靠近墙体外壁一侧的相交棱边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上表面与装饰板本体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L形板体竖直部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让位槽以供L形板体的竖直部安放,以此避免了因L形板体的竖直部将装饰板本体底部向外抵触,而使得拼接后的外墙装饰板表面产生不平整的现象,有利于工作人员整齐平铺装饰板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橡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橡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628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