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腹腔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69575.0 | 申请日: | 2020-05-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20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郭继进;刘维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继进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400 山东省招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腹腔 引流 | ||
一种腹腔引流管,由引流管(1)、引流孔(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1)的顶端设有注射孔(3),引流管(1)的插入端固定连接前端气囊(4),引流管(1)的后部固定连接后端气囊(5),注射管(6)、前端气囊充气管(7)和后端气囊充气管(8)位于引流管(1)的内壁上,注射孔(3)、前端气囊(4)和后端气囊(5)分别通过注射管(6)、前端气囊充气管(7)和后端气囊充气管(8)的末端连接固定一止回阀(9),引流管(1)的末端固定连接一快换锁紧鲁尔接头(10),注射管(6)前端的腔内设有正向活瓣(11),因而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引流管不易滑脱,引流孔不易堵塞,避免注入药物或冲洗腹腔时的积液回流,外形美观,特别适于医疗行业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管,特别是一种腹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引流术是外科治疗学中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腹腔引流术,其使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病人健康恢复的好坏、快慢,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腹腔引流术可用于留取积液送验,以明确积液性质,有助于诊断;观察术后是否有出血和吻合口瘘,减少或消除腹腔积液、渗血,缓解压迫症状,避免继发感染和腹膜黏连肥厚;腹腔冲洗及腹腔内注射药物,辅助治疗。但目前所使用的引流管都是一样的,插入段的端头封闭,端头处设有引流孔,引流孔容易贴附腹膜,堵塞引流孔造成引流不畅;给药、冲洗和引流为同一管路,可致给药或冲洗时滞留于管腔内的积液回流,容易引起逆行性感染;另外引流管易于滑脱,重新插管增加患者痛苦、医疗费用和医务人员工作负担。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目前使用的引流管易于滑脱、引流孔易于堵塞、给药或冲洗腹腔时滞留于管腔内的积液回流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引流管不易滑脱,引流孔不易堵塞,避免注入药物或冲洗腹腔时的积液回流,外形美观的腹腔引流管。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腹腔引流管,由引流管(1)、引流孔(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1)的顶端设有注射孔(3),引流管(1)的插入端固定连接前端气囊(4),引流管(1)的后部固定连接后端气囊(5),注射管(6)、前端气囊充气管(7)和后端气囊充气管(8)均位于引流管(1)的内壁上,注射孔(3)、前端气囊(4)和后端气囊(5)分别通过注射管(6)、前端气囊充气管(7)和后端气囊充气管(8) 的末端固定连接一止回阀(9),引流管(1)的末端固定连接一快换锁紧鲁尔接头(10),注射管(6)前端的腔内设有正向活瓣(1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腹腔引流管采用上述结构后,当引流管包含后端气囊部分插入腹腔后,将后端气囊充气,向外牵引引流管,感觉有弹性阻力,将引流管用胶带固定于插管处皮肤上,然后将前端气囊充气,经快速锁紧鲁尔接头连接引流袋。后端气囊可有效阻挡引流管滑脱,前端气囊发挥支撑作用,可防止引流孔贴附壁层或脏层腹膜造成引流孔堵塞而引流不畅,引流和注入药物管腔分开,且注射管前端设有正向活瓣,可有效避免注药或冲洗腹腔过程中滞留于管腔内的积液回流,减少逆行性感染的风险。该腹腔引流管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引流管不易滑脱,引流孔不易堵塞,避免注入药物或冲洗腹腔时的积液回流,可广泛应用于腹腔引流操作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示意图:
1、引流管 2、引流孔 3、注射孔 4、前端气囊 5、后端气囊 6、注射管 7、前端气囊充气管 8、后端气囊充气管 9、止回阀 10、快换锁紧鲁尔接头 11、正向活瓣
具体实施方式:
腹腔引流管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引流管1的顶端设有注射孔3,引流管1的插入端固定连接前端气囊4,前端气囊4两侧的引流管1侧壁上设有多个引流孔2,引流管1的后部固定连接后端气囊5,前端气囊4和后端气囊5均包裹在一小段引流管1上,注射管6、前端气囊充气管7和后端气囊充气管8均位于引流管1的内壁上,注射孔3、前端气囊4和后端气囊5 分别通过注射管6、前端气囊充气管7和后端气囊充气管8的末端固定接一止回阀9,引流管 1的末端固定连接一快换锁紧鲁尔接头10,注射管6前端的腔内设有多个正向活瓣11。
使用时,操作者认真检查气囊有无漏气,充气管、引流管和注射管是否通畅,止回阀和快换锁紧鲁尔接头是否通畅、漏气或漏液。检查合格后抽尽气囊内的气体,将引流管包含后端气囊部分插入腹腔,通过后端气囊充气管向后端气囊注入气体,使后端气囊充气后外径为 10mm~12mm为宜,向外牵引引流管,感觉有弹性阻力,将引流管用胶带固定于插管处皮肤上,然后通过前端气囊充气管向前端气囊注入气体,使前端气囊充气后外径为8mm~10mm为宜,经快速锁紧鲁尔接头连接引流袋,注药时关闭引流管末端的快速锁紧鲁尔接头,通过注射管向腹腔内注入药物,即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继进,未经郭继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695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