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合釜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72212.2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8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耿冬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比特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姜晓钰 |
地址: | 236235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黄桥镇***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合釜冷却装置,包括聚合釜本体,聚合釜本体的外部罩设有机套,机套的两侧均设置有风冷机构,风冷机构包括对称安装于机套顶部两侧的风机以及安装于机套表面的鳍状散热片,机套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水冷机构,水冷机构包括对称安装于机套顶部的正面和背面的储水箱以及呈S型铺设于机套表面的散热管,储水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散热管的表面设置有鳍状散热片,机套的内部设置有三个散热区间,三个散热区间由顶部底部依次为第一散热区间、第二散热区间以及第三散热区间,散热区间的内部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冷、风冷以及半导体制冷相结合的方式散热,可以更有效率的对聚合釜进行散热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合釜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合釜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聚合釜在进行冷却时,均是通过釜体夹套、釜体内部冷却管、釜顶冷凝器等装置进行温度控制,夹套的冷却方式存在着散热不均匀的缺点,既釜体中心处的物料无法达到有效的冷却接触,内部冷却管的设置则是为了弥补夹套冷却的这一缺点,釜顶冷凝器则是通过对釜体内的气体进行降温来达到温度控制的效果,上述降温方式调控时间较慢,不能够及时的有效调节聚合釜温度,同时还存在散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聚合釜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聚合釜冷却装置存在降温方式调控时间较慢且散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聚合釜冷却装置,包括聚合釜本体、机套、风冷机构、风机、鳍状散热片、挡风板、通风板、水冷机构、储水箱、开关面板、散热管、进水管、出水管、第一散热区间、第二散热区间、第三散热区间、散热区间、半导体制冷片和支撑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釜本体的外部罩设有机套,所述机套的两侧均设置有风冷机构,所述风冷机构包括对称安装于机套顶部两侧的风机以及安装于机套表面的鳍状散热片,所述风机的底部设置有罩设安装于机套表面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的底部通过通风板与机套底部相互闭合连接,所述机套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水冷机构,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对称安装于机套顶部的正面和背面的储水箱以及呈S型铺设于机套表面的散热管,所述储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储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储水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散热管的表面设置有鳍状散热片,所述机套的内部设置有三个散热区间,三个所述散热区间由顶部底部依次为第一散热区间、第二散热区间以及第三散热区间,所述散热区间的内部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机套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机套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开关面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区间与第三散热区间的半导体制冷片数量多于第一散热区间的半导体制冷片数量。
优选的,所述通风板的表面设置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开关面板的表面设置有风机开关、水泵开关以及半导体制冷片开关,所述风机通过风机开关、水泵通过水泵开关和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开关均与外置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区间、第二散热区间和第三散热区间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条状散热片,所述条状散热片的底部设置有弹簧,所述条状散热片与聚合釜本体直接接触。
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直接与聚合釜本体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延升至机套的外部并与挡风板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机套的顶部设有的风冷机构和水冷机构,可以快速的对机套的表面进行降温,机套的内部设置有三个散热区间,由于不同的反应物反应时生成的物质不同,可能会造成聚合釜本体内部的温度呈现分层的现象,因此可以按照不同区间的温度将用于散热的半导体制冷片按照不同需求安装在机套的内部,降低了能量浪费,同时也避免了大规模的使用半导体制冷片效果较差的问题,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位于机套的外部,可以通过风冷机构快速降温,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比特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比特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722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