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音电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73830.9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0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黎伟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普发特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F24C15/00;F24C15/3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顺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43 | 代理人: | 翁子毅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音 电热炉 | ||
1.一种静音电热炉,包括主体(1),安装在主体(1)上的面板(2)和底板(3),面板(2)下安装有发热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设有隔热罩(5)和中板(6),所述隔热罩(5)顶部设有敞开的开口(55)并形成内腔罩接在发热组件(4)外围,中板(6)安装在隔热罩(5)与底板(3)之间;所述底板(3)上布设有若干底板进风孔(31),中板(6)上布设有若干中板进风孔(61),隔热罩(5)上布设有若干隔热罩进风孔(51),主体(1)顶部设有若干出风孔(11);所述底板进风孔(31)的出风端与中板进风孔(61)的进风端连通,中板进风孔(61)的出风端依次与隔热罩进风孔(51)、出风孔(11)连通构成第一自散热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电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进风孔(61)、隔热罩进风孔(51)的孔径由进风端至出风端的方向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电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进风孔(61)、隔热罩进风孔(51)呈竖向设置,所述底板进风孔(31)的出风端通过中板(6)和底板(3)之间的间距连接,所述中板进风孔(61)的出风端与隔热罩进风孔(51)的进风端抵靠连接,两孔的抵靠接触部为平齐对接,所述隔热罩进风孔(51)的出风端通过隔热罩(5)的内腔与出风孔(11)的进风端连接;所述隔热罩进风孔(51)的进风端设有安装部(121),所述中板进风孔(61)的出风端插接入安装部(1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电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5)对应发热组件(4)的接线处设有避空位(52),该避空位(52)底面平整,侧部开设有用于发热组件(4)走线的走线孔(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音电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进风孔(51)在隔热罩(5)的避空位(52)以外位置布设,所述隔热罩(5)顶部与部分出风孔(11)的进风端连通,隔热罩进风孔(51)的进风端与部分所述中板进风孔(61)的出风端连通,构成第一自散热通道,另外一部分所述中板进风孔(61)的出风端朝向避空位(52)的外底面、并与另外一部分的出风孔(11)的进风端连通,构成第二自散热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音电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6)的底面设有向上凹的中板凹部(62),底板(3)的顶面设有向下凹的底板凹部(32),两凹部呈上下结构、共同构成线路板容置腔(100),所述避空位(52)、容置腔(100)分别位于主体(1)的相对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电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5)内表面与发热组件(4)外表面之间设有间距,所述间距距离小于20mm且大于1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电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上设有若干向下延伸的第一安装柱(12),隔热罩(5)安装在第一安装柱(12)上,从而紧压在主体(1)上,并位于面板(2)底部;所述中板(6)设有若干第二安装柱(60),中板(6)通过第二安装柱(60)安装在上隔热罩(5)的底部、悬设在底板(3)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电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11)靠近且分布在面板(2)的四周,开口(55)边缘处设有凸边(54),所述凸边(54)至少部分围设在主体(1)上,并至少把部分出风孔(11)的进风端围设在其容腔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静音电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5)与底板(3)形成连通出风孔(11)、底板进风孔(31)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包括第一接水槽(56)、第一排水槽(57)、第二接水槽(58)和第二排水槽(59);所述隔热罩(5)呈盆状、罩接在主体(1)的内顶部,第一接水槽(56)、第一排水槽(57)设置在隔热罩(5)顶部的开口(55)外围;所述第一接水槽(56)设置在出风孔(11)的下方,所述第一排水槽(57)设置在第一接水槽(56)上,第一排水槽(57)的排水进水口(571)朝上、与第一排水槽(57)连通,第一排水槽(57)的排水出水口(572)朝下;所述第一接水槽(56)外侧的侧边高于内侧的侧边,所述第二接水槽(58)设置在隔热罩(5)内部、第二排水槽(59)设置在隔热罩(5)底部,第二接水槽(58)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排水槽(59)、且靠近第一接水槽(56)的内侧侧边,第二排水槽(59)上设有隔热罩进风孔(51);所述第二接水槽(58)上设有朝向第二排水槽(59)的引流槽(581);所述中板(6)位于底板(3)的上方、并位于第一排水槽(57)、第二排水槽(59)的下方,所述中板(6)上设有若干凸起的围边(63)形成中板接水槽,所述中板进风孔(61)的高度不一,所述排水出水口(572)、隔热罩进风孔(51)分别朝向中板接水槽、并通过高度最低的中板进风孔(61)与底板进风孔(31)连通;所述与中板进风孔(61)连通的底板进风孔(31)的四周设有导流槽(3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普发特电器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普发特电器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7383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腐蚀低温沉浸式盘管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铸造型砂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