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桩布料斗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74489.9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54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袁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雪峰 |
主分类号: | B28B21/56 | 分类号: | B28B21/56;B28B21/10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杜广虎;杨威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布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桩布料斗,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两个侧板之间形成布料腔,所述布料腔的两端设有用于对管料进行抹压的第一压料结构,所述第一压料结构上设有第一压料面,所述第一压料面远离布料腔的一侧相对于靠近布料腔的一侧向内收拢。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管桩布料斗在布料腔的两端设有可用于对落在受料管桩的钢筋笼上的管料进行抹压的第一压料结构,第一压料结构可以实现对落在底模的混凝土料进行抹压,使得落在钢筋笼上混凝土被压抹光滑,解决了混凝土由于松散落料不成形而掉落的问题,进而实现管桩的全自动化生产,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降低模具变形几率、且保证了合模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管桩布料斗。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设的飞速发展,管桩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管桩生产时,需要将混凝土料放置在安装有管桩钢筋笼的模具中,然而,目前的布料喂料时,混凝土料难以完全布入模具中,会使得部分混凝土料落到管桩下模具的两侧模边合模筋板及地面上,然后通过人工将混凝土料从地面和模边铲起,堆高、拍实;由此会产生以下问题:1、混凝土料堆高、拍实时,基本上都会超过合模上模内径高度;造成上下模具合模时,高出部分混凝土受压塌落,掉到模边使上下模具无法完全扣合;a.在模具离心高速转动时,混凝土料容易从缝隙中甩出,造成跑浆,产生不合格品或废品;b.由于上下模未完全扣合,造成模具跑轮失圆在模具离心高速转动时,易造成跳模影响混凝土成型质量,甚至于模具飞出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c.模具合模局部为完全扣合及离心跳模将极大的促进模具变形;2、落到地面上的混凝土未完全按每条模具一一对应的铲起放入模内,会造成管桩少料,产生管桩壁厚不够的质量问题;故,管桩企业一般都会增加投料来解决少料的质量问题,大大的增加了产品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管桩布料斗,可以有效的避免布料时混凝土料落在下模具的两侧的边沿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管桩布料斗,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两个侧板之间形成布料腔,所述侧板能在布料斗相对于管桩底模在管桩底模的轴向移动时对混凝土料进行滑抹,所述布料腔的两端设有用于在布料斗相对于管桩底模在管桩底模的轴向移动时对混凝土料进行抹压的第一压料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料结构上设有第一压料面,所述第一压料面远离布料腔的一侧相对于靠近布料腔的一侧向内收拢,所述两个侧板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部向布料腔收拢,所述第一压料结构为压料板,所述压料板下部设有可与受料管桩配合的弧形缺口,所述第一压料面设置于所述弧形缺口靠近布料腔的一侧,所述侧板的下端能伸入受料管桩钢筋笼与管桩下模具之间对应侧的空隙中,所述第一压料面为锥形面或光滑曲面,所述弧形缺口上与所述第一压料面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二压料面,所述第一压料面与第二压料面之间设有第三压料面。
进一步地,所述布料腔的两端设有端板,所述端板与侧板之间设有压料板容纳腔,所述压料板置于所述压料板容纳腔中,所述压料板顶端固定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可驱动所述压料板在所述压料板容纳腔中振动。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侧板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部向布料腔收拢,所述第一压料结构包括纵向调节板和两个压料件,两个压料件分别通过转轴和扭力弹簧固定在两个侧板上,所述扭力弹簧向压料件施加向上旋转的力,使压料件抵接于纵向调节板上,所述第一压料面设置于压料件上,所述第一压料面远离布料腔的一侧相对于靠近布料腔的一侧向内收拢,所述纵向调节板的纵向位置可调,进而能调整压料件的旋转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布料腔的两端设有端板,所述第一压料结构设置于端板的外侧,所述侧板和端板均安装于所述成型斗框架上,所述成型斗框架上设有可旋转的纵向调节丝杠,所述纵向调节板上设有于所述纵向调节丝杠配合的第一滑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雪峰,未经袁雪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744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