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角度切边冲孔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76653.X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50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同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34 | 分类号: | B21D28/34;B21D28/24;B21D28/14;B21D28/04;B21D28/02;B21D37/08;B21D37/12;B21D43/00;B21D5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佳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6 | 代理人: | 尹志敏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角度 切边 冲孔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多角度切边冲孔模具,包括通过扣合使用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通过等高螺钉安装于上模座上的上模卸料板,为上模卸料板提供所需卸料力、且安装在上模座内的上模卸料弹簧组件,通过销钉和螺钉与上模座连接、且设置在上模卸料板周围的上模切边刀块,设置在上模座底部四角的上模导套;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通过螺钉连接于下模座顶部左右各设置一个的缓冲器,设置在下模座顶部四角的导柱,通过螺钉和销钉与下模座顶部连接的下模切边刀块,设置在下模座与下模切边刀块之间、且通过等高螺钉连接的下模卸料板,为下模卸料板提供所需卸料压力的下模卸料弹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排气系统领域,具体涉及多孔位壳体类一种新型多角度切边冲孔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孔位多角度内壳体冲压件,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为了能实现各个角度孔位的冲压及各角度切边线的切边,需要采用不同冲压角度的工序来完成冲压,对应的冲压角度均需要采用一次工序来完成一次冲压,造成多孔位多角度的壳体类零件在实际冲压过程中采用较多的冲压工序来完成,这样造成冲压的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急需要一种便于多角度一次冲压的新型多角度切边冲孔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角度切边冲孔模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多角度切边冲孔模具,包括通过扣合使用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
所述上模组件包括呈矩形的上模座,设置在上模座顶部中轴线上右侧的第一侧切刀块斜锲驱动座,设置在上模座顶部中轴线上左侧、且相对第一侧切刀块斜锲驱动座设置的第二侧切刀块斜锲驱动座,设置在上模座顶部两侧、且沿上模座顶部横向中轴线对称设置的四个上模导套,依次设置在上模座顶部中间位置的上模卸料板、第二侧冲孔卸料板和第一侧冲孔卸料板,沿上模座顶部对角线设置、用于限制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闭合高度的两上模限位柱,设置在上模座顶部前侧靠右的第一侧冲孔斜锲,设置在第一侧冲孔斜锲顶部的第一侧冲孔冲头,设置在上模座顶部前侧靠左的第二侧冲孔斜锲,设置在第二侧冲孔斜锲顶部的第二侧冲孔冲头;
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呈矩形的下模座,设置在下模座底部、呈等距排列的数个下垫脚,沿下模座顶部对角线设置、用于限制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闭合高度的两下模限位柱,设置在下模座顶部两侧、且沿下模座顶部横向中轴线对称设置的四个下模导柱,沿下模座顶部横向中轴线相对设置的一对下模斜锲,设置在任一下模斜锲顶部的下模侧切刀块,设置在下模座顶部、且置于下模斜锲之间的下模侧切凹模,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下模座顶部、且位于下模侧切凹模前方的第一侧冲孔凹模和第二侧冲孔凹模,设置在下模座顶部左前侧的第一侧冲孔下模斜锲驱动座,设置在下模座顶部右前侧的第二侧冲孔下模斜锲驱动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切刀块斜锲驱动座、第二侧切刀块斜锲驱动座、上模限位柱、第一侧冲孔斜锲、第二侧冲孔斜锲、上模导套采用销钉和螺丝与上模座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卸料板通过等高螺丝与上模座连接;所述第一侧冲孔卸料板和第一侧冲孔冲头通过等高螺丝安装于第一侧冲孔斜锲;所述第二侧冲孔卸料板和第二侧冲孔冲头通过等高螺丝安装于第二侧冲孔斜锲。
进一步的,所述下垫脚、下模限位柱、下模导柱、下模斜锲、第一侧冲孔凹模、第一侧冲孔下模斜锲驱动座、第二侧冲孔凹模、第二侧冲孔下模斜锲驱动座和下模侧切凹模通过螺丝和销钉与下模座连接;所述下模侧切刀块通过螺丝和销钉与下模斜锲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组件安装于机械压力机上工作台,下模组件安装于机械压力机下工作台。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卸料板所需的卸料力由上模座与上模卸料板之间的弹簧提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冲孔冲头与第一侧冲孔凹模的冲压角度为度;所述第二侧冲孔冲头与第二侧冲孔凹模的冲压角度为度;所述下模侧切刀块与下模侧切凹模的切割角度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同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同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766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