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航空盒体零件气密性检测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77062.4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84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威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6 | 分类号: | G01M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辰智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2 | 代理人: | 贺凤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郫***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航空 零件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航空盒体零件气密性检测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航空盒体零件的异形型腔的气密性,异形型腔的两端分别设有气孔,高压气瓶的出气接头通过气管与减压阀的进气接头连接,减压阀的出气接头通过气管与进气堵头的进气接头连接,进气堵头安装在异形型腔一端的气孔上并相互贯通,密封堵头安装在异形型腔另一端的气孔上并形成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气堵头和密封堵头分别与航空盒体零件的异形型腔的两个气孔连接,用减压阀调节气压,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地与航空盒体零件的异形型腔连接,而且异形型腔腔体内的压力可以灵活设定,能够根据产品的实际使用要求,准确检测出异形型腔的气密性及焊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航空盒体零件的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航空盒体零件气密性检测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航空盒体零件是航空领域较为常见的零件,由于航空领域的特殊性,部分航空盒体零件存在异形的型腔,如图5所示的航空盒体零件1的异形型腔12,异形型腔12上设有密封盖板11。
上述航空盒体零件的型腔在使用时会通入气体,承受一定的气压,这对于机加来说又增加了难度,通常的加工方法是先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将内腔加工出来,再采用焊接盖板的形式将内腔封闭形成一个气道。
为了确保航空盒体零件的异形型腔在使用时不会开裂导致漏气,在生产的最后环节需要对其密封性能及焊接质量进行检测,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在型腔的腔体内通入一定量的气体,在焊缝周边涂抹一些肥皂泡来观察是否漏气,但通入气体的多少不好确定,气压过高,焊缝可能会被拉裂,气压过低,达不到模拟检测的目的,所以如何将气源与航空盒体零件进行安全有效连接以在异形型腔的腔体内注入适量的气体是目前存在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航空盒体零件气密性检测的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航空盒体零件气密性检测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航空盒体零件的异形型腔的气密性,所述异形型腔的两端分别设有气孔,所述检测装置包括高压气瓶、减压阀、进气堵头和密封堵头,所述高压气瓶的出气接头通过气管与所述减压阀的进气接头连接,所述减压阀的出气接头通过气管与所述进气堵头的进气接头连接,所述进气堵头安装在所述异形型腔一端的气孔上并相互贯通,所述密封堵头安装在所述异形型腔另一端的气孔上并形成密封结构。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调节气压,所述减压阀上设有第一气压表和用于调节输出气压的调节旋钮。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快捷、稳定地安装进气堵头和密封堵头,所述进气堵头包括外径大于所述异形型腔的气孔直径的进气堵头本体,所述进气堵头的进气接头设于所述进气堵头本体的一端,所述进气堵头本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异形型腔的气孔螺纹连接的进气堵头螺杆,所述进气堵头螺杆设有与所述进气堵头的进气接头相互贯通的中心通孔;所述密封堵头包括外径大于所述异形型腔的气孔直径的密封堵头本体,所述密封堵头本体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异形型腔的气孔螺纹连接的密封堵头螺杆。
进一步,为了实现更好的连接密封性能,所述进气堵头上靠近所述进气堵头螺杆的一端端面上设有进气堵头密封凹环,所述进气堵头密封凹环的内径大于所述异形型腔的气孔直径,所述进气堵头密封凹环内安装有进气堵头密封圈;所述密封堵头上靠近所述密封堵头螺杆的一端端面上设有密封堵头密封凹环,所述密封堵头密封凹环的内径大于所述异形型腔的气孔直径,所述密封堵头密封凹环内安装有密封堵头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气堵头和密封堵头分别与航空盒体零件的异形型腔的两个气孔连接,用减压阀调节气压,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地与航空盒体零件的异形型腔连接,而且异形型腔腔体内的压力可以灵活设定,能够根据产品的实际使用要求,准确检测出异形型腔的气密性及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威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威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770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户终端及触摸一体机
- 下一篇:连屏装置及连屏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