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圆弧型小螺旋大芯径立体式复合端铣刀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79463.3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70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强;孙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伟纳精密工具(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5/06 | 分类号: | B23C5/06;B23C5/10 |
代理公司: | 苏州九方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98 | 代理人: | 张文婷 |
地址: | 215345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弧 螺旋 大芯径 立体 复合 铣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圆弧型小螺旋大芯径立体式复合端铣刀,包括刀柄、刃体和尖部,刃体表面设有两条螺旋角为10~15°的螺旋沟槽形成两条排屑槽;两条排屑槽之间的部分分别形成刃带,螺旋沟槽与所述刃带之间在刃体上形成副切削刃,以及在尖部形成主切削刃;两条刃带在尖部的端面上依次形成对称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该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在尖部分别形成刃端前角和刃端后角,该刃端前角为2~5°,刃端后角为8~16°。该双圆弧型小螺旋大芯径立体式复合端铣刀通过在尖部设置双圆弧形底部及大芯径小螺旋切削槽,在有效保证切削能力的同时,能够确保铣刀的刚性,及降低刀具端部与工件之间的摩擦,提高刀具的耐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铣刀,尤其涉及一种双圆弧型小螺旋大芯径立体式复合端铣刀。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上对加工大圆弧面要求不断提升,许多厂家为满足终端客户高性能产品的需求,使用端面铣刀产品加工残留量不断增加,普通设计的铣刀,是用刀尖(一个点)在进行切削,刀具的强度低,切削时实际压强也比较大,很容易崩刀。产品的品质与铣刀刚性难以做到兼顾,在铣削加工过程中会出现蹦刃、断刀、刀具寿命低等问题,成为铣削加工中很难克服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圆弧型小螺旋大芯径立体式复合端铣刀,能够解决产品在铣削加工中引起的残留量、蹦刃、断刀和寿命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圆弧型小螺旋大芯径立体式复合端铣刀,包括刀柄及形成于该刀柄一端的刃体,该刃体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面为尖部,所述刃体表面设有两条螺旋角为10~15°的螺旋沟槽,两条螺旋沟槽形成两条排屑槽;两条所述排屑槽之间的部分分别形成刃带,所述螺旋沟槽与所述刃带之间在所述刃体上形成副切削刃,以及在所述尖部形成主切削刃;两条所述刃带在所述尖部的端面上依次形成对称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该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在所述尖部分别形成刃端前角和刃端后角,该刃端前角为2~5°,刃端后角为8~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尖部的芯厚比例为68-70%,且该尖部中心形成的蝶形角为4~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条排屑槽的边缘设有两条对称的刃带,两条刃带在所述刃体位置分别形成刃带前角和刃带后角,该刃带前角为2~5°,刃带后角为10~2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刃体的直径为4.0~1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柄直径为4.0~1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双圆弧型小螺旋大芯径立体式复合端铣刀通过在尖部设置双圆弧形底部及大芯径小螺旋切削槽,在有效保证切削能力的同时,能够确保铣刀的刚性,及降低刀具端部与工件之间的摩擦,提高刀具的耐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尖部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刀柄; 2——刃体;
3——尖部; 4——排屑槽;
5——刃带; 6——副切削刃;
7——主切削刃; 8——第一圆弧面;
9——第二圆弧面; α——刃端前角;
β——刃端后角; θ——蝶形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伟纳精密工具(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华伟纳精密工具(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794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更换气囊的刚性充气艇
- 下一篇:一种面板移动可锁键的手持遥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