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电铜板超声检测用对比试块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82487.4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55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危伟;严晓东;沈润杰;高超;范辰港;姜跃东;陆胜;朱中山;冯海超;杨柳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30 | 分类号: | G01N29/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章琪超 |
地址: | 10001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铜板 超声 检测 比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电铜板超声检测用对比试块,包括由竖直部(1)和水平部(2)构成的L状的试块本体,竖直部(1)的右侧均匀设有四个上下竖直分布且贯通的横通孔(3),四个横通孔(3)的圆心处于同一直线上,竖直部(1)的左侧下端的边沿处设有贯通竖直部(1)且向右水平延伸的刻槽(4)。本实用新型专门应用于不拆卸和解体发电机的情况下,对引线导电铜板进行原位超声检测,实现引线裂纹超声检测的探头评定、仪器调节和缺陷判别评价,保证磁极引线超声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检测用对比试块,特别是一种水轮电动发电机磁极线圈导电用铜板的超声检测对比试块。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水力发电厂投运时间的延长,特别是大型抽水蓄能机组的电动发电机在交变工况下出现了材料结构故障,特别是高水头、高转速型机组接连发生了转动失稳、线圈变形等材料疲劳现象,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个别电厂甚至由此引发转子“扫膛”事故,机组设备损毁,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作为发电机的关键部件,导电用铜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完好性和可靠性是整个机组安全运行的基础。而500rpm以上的机组由于转速和性能的原因,一般临界转速设计通常不超过1.2倍安全裕度,可靠性低于常规机组,某些部位的导电铜板长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余量偏低。
热应力和交变机械应力的叠加作用是造成抽蓄机组线圈导电铜板的事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配合电网调峰需要,短周期内工况多次转换、启停频繁的机组,更易在高速转动运行过程中发生磁极引线、连接线开裂引发熔断的现象。而发电机铜板引线因结构和绝缘设计,使得如不解体或去除表面绝缘,则无法直接观察和触及引线的表面缺陷,这种情况给检测和维护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但如全部解体检验,则导线和绝缘的拆装工序,将额外大幅增加工作量并延长工期,降低了机组的可用率。
超声波检测因具有对金属内部缺陷灵敏度高、可靠性好且不必去除全部绝缘的特点,可应用于导电铜板的原位检测,从而避免了机组的解体检测。对比试块是超声检测的必备工具,用以评定探头性能、调节仪器,并作为缺陷检测的校准、标定基础,是检测是否准确和可靠的根本依据。
由于一般的导电铜板本体很少出现机械缺陷,因此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利用超声波对发电机的导电铜板本体进行原位检测的技术,特别是对于500rpm以上的机组内的导电铜板本体进行原位检测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铜板超声检测用对比试块。本实用新型专门应用于不拆卸和解体发电机的情况下,对引线导电铜板进行原位超声检测,实现引线裂纹超声检测的探头评定、仪器调节和缺陷判别评价,保证磁极引线超声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导电铜板超声检测用对比试块,包括由竖直部和水平部构成的L状的试块本体,竖直部的右侧均匀设有四个上下竖直分布且贯通的横通孔,四个横通孔的圆心处于同一直线上,竖直部的左侧下端的边沿处设有贯通竖直部且向右水平延伸的刻槽。
前述的一种导电铜板超声检测用对比试块中,所述竖直部的高度为104mm,竖直部的长度为100mm,竖直部的厚度为6mm。
前述的一种导电铜板超声检测用对比试块中,所述水平部的长度为100mm,水平部的宽度为56mm,水平部的厚度为6mm。
前述的一种导电铜板超声检测用对比试块中,所述竖直部的顶部为向上凸起的圆弧面,圆弧面的半径为3mm。
前述的一种导电铜板超声检测用对比试块中,所述横通孔的直径为2mm。
前述的一种导电铜板超声检测用对比试块中,所述刻槽的延伸深度为10mm,刻槽的宽度为0.5mm,刻槽的底面与水平部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5mm。
前述的一种导电铜板超声检测用对比试块中,相邻横通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20mm,最上方的横通孔的圆心与竖直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为20mm,横通孔的圆心与竖直部的右侧边沿之间的距离为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824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