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沟道混凝土浇筑漏斗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83277.7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56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马传鑫;江振景;刘洪元;高义民;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E02D17/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沟道 混凝土 浇筑 漏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沟道混凝土浇筑漏斗,包括漏斗本体、支撑杆,所述漏斗本体为上端开口大下端开口小的棱台结构,且漏斗本体的下端开口小于沟道的宽度;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漏斗本体的两侧,支撑杆设置于沟渠的两侧,所述支撑杆下端设有滑轮。本实用新型在漏斗本体的两侧设置了若干支撑杆,在支撑杆的下端设置了滑轮,沟道浇筑时将泵管放置在漏斗本体内部,然后将漏斗本体沿沟道移动完成沟道的浇筑,提高了沟道浇筑的效率,避免了混凝土的浪费,且节约了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沟道混凝土浇筑漏斗。
背景技术
在电力建设施工中,往往会涉及到大量的沟道(电缆沟、排水沟等)施工。传统的沟道浇筑主要有以下施工方案:一是在狭窄的空间内,沟道浇筑泵车无法进行施工作业,需要人工用铁锹直接浇筑,这样施工效率极低,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二是靠泵送工人直接用泵管浇筑,但由于很多沟道沟壁比较薄,泵管浇筑由于速度比较快,需要多个人员同时配合,而且容易将混凝土抛洒到沟壁外,造成浪费并影响周围安全文明施工,增加了后期的人工清理工作;因此,为了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质量,需要有新的施工方法和相应的工具以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沟道混凝土浇筑漏斗,在漏斗本体的两侧设置了若干支撑杆,在支撑杆的下端设置了滑轮,沟道浇筑时将泵管放置在漏斗本体内部,然后将漏斗本体沿沟道移动完成沟道的浇筑,提高了沟道浇筑的效率,避免了混凝土的浪费,且节约了人力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沟道混凝土浇筑漏斗,包括漏斗本体、支撑杆,所述漏斗本体为上端开口大下端开口小的棱台结构,且漏斗本体的下端开口小于沟道的宽度;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漏斗本体的两侧,支撑杆设置于沟渠的两侧,所述支撑杆下端设有滑轮;沟道浇筑时将泵管放置在漏斗本体内部,然后将漏斗本体沿沟道移动完成沟道的浇筑,提高了沟道浇筑的效率,避免了混凝土的浪费,且节约了人力成本。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滑轮上设有卡槽,所述滑轮下部设有第二导轨,滑轮的卡槽间隙地卡接在第二导轨上,第二导轨限制了漏斗本体的移动轨迹,保证了沟道浇筑的效果。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漏斗本体内部设有固定筒,混凝土振捣棒设置于固定筒内部(图中未示出),提高了混凝土浇筑的效率,增强了混凝土浇筑的效果。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漏斗本体两侧设有若干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导槽,导槽两侧设有若干等距布置的第一调节孔,所述导槽内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若干与第一调节孔对应的第一固定孔,滑块通过紧固螺栓与第一导轨连接,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滑块下端;根据沟道的宽度调整滑块的位置,并利用紧固螺栓固定,使支撑杆的下端跨越沟道,例如当沟道宽度较宽时,将滑块向上移动,相应的,两侧的支撑杆间的间距增大至跨越沟道,增强了沟道混凝土浇筑漏斗的适用范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撑杆一侧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上端设有与第一调节孔对应的第二固定孔,连杆上端通过紧固螺栓与第一导轨连接,连杆另一端与支撑杆连接,连杆、支撑杆、第一导轨形成三角形结构,增强了支撑杆支撑的稳定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滑块一侧设有铰接头,所述支撑杆上端设有第一开槽,铰接头通过销轴活动地安装在第一开槽内部;所述支撑杆一侧设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设有若干等距布置的第二调节孔,所述连杆下端设有第二开槽,第二开槽两侧设有通孔,调节板设置于第二开槽内部,连杆下端通过紧固螺栓与调节板的第二调节孔连接;根据沟道的宽度,将连杆的下端与相应的第二调节孔连接,从而调整支撑杆下端的开口距离,进一步增强了沟道混凝土浇筑漏斗的适用范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调节孔一侧设有第一螺套,所述连杆的通孔一侧设有第二螺套,第一螺套和第二螺套避免了螺母的使用,降低了螺母跌落丢失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832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