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气体排除系统的GIL管廊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83304.0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8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浩翥;乐党救;张景锋;周战;李克白;王卫华;唐珏菁;王晓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33/00;H02G9/02;E21F1/00;E21F1/08;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王清 |
地址: | 2000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气体 排除 系统 gil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管廊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气体排除系统的GIL管廊,包括截面呈圆形的管廊本体,所述管廊本体内设有第一通风道、第二通风道和第三通风道,所述管廊本体的南北两端通过管道通风机与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连接,通过离心排风机与第三通风道连接,所述第一通风道上间隔分布有多个风口,所述风口通过风管与第三通风道连通,且每个风口处均设有气体探测器和电动密闭阀,所述气体探测器与电动密闭阀和离心排风机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既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GIL管廊内部的泄露气体及有害气体做出报警,提醒现场的作业人员进行各项应急处理操作,又能够快速将泄露气体及有害气体从管廊内排除,从而保障GIL管廊内部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管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气体排除系统的GIL管廊。
背景技术
GIL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是全密封电气设备,采用铝合金外壳,中间为导体,壳体内部采用纯SF6气体进行绝缘。GIL管廊是建造在地下的一个安装有GIL的隧道空间,其利用GIL传输大容量的特高压电流,方便于实现跨区域特高压交流环网的合环运行(在我国,特高压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的电压等级)。
由于GIL管廊的隧道空间较为封闭,在GIL管廊中安装维护GIL时,如果GIL管廊中的GIL出现SF6绝缘气体泄露,或者GIL管廊中存在有其它的可燃气体或有害气体,那么极易因各气体的存在而引发事故,从而威胁到GIL管廊中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作业人员每次进入GIL管廊作业之前,均需派遣检测人员使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对GIL管廊中的作业环境进行检测。
然而,现有的便携式气体检测仪虽然方便使用,但其无法对GIL管廊中作业环境进行实时检测。而且,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的单次检测范围也有限,在跨度较长的GIL管廊中使用时,便携式气体检测仪难以同时对GIL管廊中的全部区域进行有效检测。此外,在每次检测有害气体时,检测人员以外的其他作业人员均必须在GIL管廊的外部等待,直至检测完成后方能进入GIL管廊作业,严重影响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因此,急需设计一种系统,能够快速检测管廊内是否存在超标SF6气体,且当存在超标SF6气体时,能够迅速将SF6气体排除,方便运行人员进入管廊进行电力抢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GIL管廊泄漏气体检测和排放效率低等问题,设计的一种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既方便有效,又能够提高效率的具有气体排除系统的GIL管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气体排除系统的GIL管廊,包括截面呈圆形的管廊本体,所述管廊本体内设有第一通风道、第二通风道和第三通风道,所述管廊本体的南北两端通过管道通风机与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连接,通过离心排风机与第三通风道连接,所述第一通风道上间隔分布有多个风口,所述风口通过风管与第三通风道连通,且每个风口处均设有气体探测器和电动密闭阀,所述气体探测器与电动密闭阀和离心排风机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风道设置在第二通风道的上方,所述第一通风道的东西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GIL管道支架,所述GIL管道支架上排列有多个GIL管道。
优选的,所述风口设置在第一通风道的底部,且对应设置在GIL管道支架的下方,同一侧GIL管道支架下方的相邻两个风口之间间隔100米。
优选的,两个所述GIL管道支架之间设有供小车行走的轨道。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风道包括巡视通道和设置在巡视通道两侧的预留电缆通道,所述巡视通道底部设有排水沟,两个所述预留电缆通道内均设有预留电缆支架。
优选的,所述第三通风道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预留电缆通道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833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撞和减震功能的工具车
- 下一篇:一种智慧物流调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