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科手术调节肢体角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90482.6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57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娟;朱典勇;房凌霄;沈传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娟 |
主分类号: | A61G13/08 | 分类号: | A61G13/08;A61G13/10 |
代理公司: | 济宁汇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4 | 代理人: | 赵建新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北宫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科手术 调节 肢体 角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科手术调节肢体角度的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底座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电机底座内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一侧齿合连接有固定套接在支撑杆下端的从动齿轮,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术台底座,所述手术台底座的内部两端均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手术台底座的上端转动铰接有手术台面,所述手术台底座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的手术台底座可转动,便于人体的角度调节;手术台面的两端可以手术台面的中间位置为轴上下转动,可分别调节上下肢体的角度,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手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外科手术调节肢体角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简称手术,俗称开刀,凡指透过外科设备或外科仪器,经外科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的操作下,进入人体或其他生物组织,以外力方式排除病变、改变构造或植入外来物的处理过程。
外科手术在对患者四肢进行开刀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四肢角度以及手术台角度进行有效调整,使其达到手术最佳位置,而目前传统的手术台为固定式,无法有效的对患者四肢角度及手术台角度高度进行调整,有时会需要护士及医生人为地控制调节,从而给手术带来极大的隐患,也造成人员的浪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科手术调节肢体角度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传统的手术台为固定式,无法有效的对患者四肢角度及手术台角度高度进行调整,有时会需要护士及医生人为地控制调节,从而给手术带来极大的隐患,也造成人员的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科手术调节肢体角度的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底座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电机底座内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一侧齿合连接有固定套接在支撑杆下端的从动齿轮,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术台底座,所述手术台底座的内部两端均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手术台底座的上端转动铰接有手术台面,所述手术台底座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灯臂,所述灯臂的顶端设置有无影灯。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套接于轴承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手术台面的两端以手术台面的中间位置为轴上下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手术台底座的内部两端设置的电动推杆的升降带动手术台面的两端上下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开关与伺服电机、电动推杆和无影灯电性连接构成完整控制回路,并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手术台底座底部的支撑杆与电机底座为转动连接,通过伺服电机驱动主动齿轮从而带动固定在支撑杆底部的从动齿轮转动,实现手术台底座可转动的功能,便于手术时人体的角度调节。
(2)、本实用新型手术台底座的内部两端设置的电动推杆上下升降,从而带动手术台面的两端以手术台面的中间位置为轴上下转动,达到手术时上下肢体分别可调整角度的目的,利于手术的顺利高效进行。
(3)、本实用新型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灯臂,灯臂的顶端设置有无影灯,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视野及照明,无需外部无影灯源,手术时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娟,未经杨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904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型膜剥离装置
- 下一篇:经蝶手术专用单极剥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