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行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的吸氧面罩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96691.1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00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娟;罗涵曦;金艳;时良婷;王京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A61B5/083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联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30 | 代理人: | 刘刚 |
地址: | 22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 监测 二氧化碳 浓度 吸氧 面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自行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的吸氧面罩,包括吸氧面罩主体、加固机构和舒适机构,所述吸氧面罩主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二氧化碳监测器,所述二氧化碳监测器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吸氧面罩主体与二氧化碳监测器的连接处设置有呼出气体采集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橡胶套,有效避免了装置在监测二氧化碳时,呼出气体采集管与二氧化碳监测器的连接处不紧固,会出现漏气,有利于加固呼出气体采集管与二氧化碳监测器的连接,进而提高了装置监测二氧化碳的精度,方便医护人员作为脱机或拔管的指征,通过设置的海绵垫,有利于提高患者使用吸氧面罩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行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的吸氧面罩。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连续监测二氧化碳分压的方法有:需要多次抽取动脉血气,不仅使患者疼痛增加,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费时、费力,患者在长期穿刺情况下会引发感染、皮下水肿、血栓、穿此处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使患者本身疾病加重;还可使用二氧化碳监测配件连接有创心电监护仪监测,虽为无创操作、具有连续性等优点,但需要预热较长时间才可使用、费用也较高,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吸氧面罩是极为常见的氧疗耗材,在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作用,尤其在清醒的呼吸疾患不甚严重的患者及术后患者中使用更加广泛,但是在使用中,不能及时发现患者二氧化碳潴留,不能对吸氧患者的呼吸酸碱度进行有效监测。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880926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带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功能的重复呼吸面罩,其虽然实现了及时开启,接通氧气,用以纠正呼吸性碱中毒的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缺陷,装置在监测二氧化碳时,装置上呼出气体采集管与二氧化碳监测器的连接处不紧固,会出现漏气现象,降低装置监测二氧化碳的精度,造成管床医生对于呼吸疾病的初步诊断带来不便,还有患者在使用吸氧面罩时,患者面部受到吸氧面罩的外沿边挤压出现压痕,给患者带来较低的舒适度的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自行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的吸氧面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行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的吸氧面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吸氧面罩主体、加固机构和舒适机构,所述吸氧面罩主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二氧化碳监测器,所述二氧化碳监测器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吸氧面罩主体与二氧化碳监测器的连接处设置有呼出气体采集管,所述加固机构位于呼出气体采集管与二氧化碳监测器的连接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位于连接管的一侧表面,所述呼出气体采集管贯穿于连接管的一侧表面,所述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呼出气体采集管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卡块的一侧位于第二卡槽的内部,所述连接板与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表面与橡胶套的一侧内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吸氧面罩主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外沿边,所述呼出气体采集管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槽体,所述安装槽体的内部设置有试纸,所述安装槽体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小孔。
优选的,所述舒适机构位于外沿边的一侧表面,所述舒适机构包括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外沿边位于放置槽的内部,所述外沿边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外部设置有卡扣,所述安装孔与卡扣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海绵垫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
优选的,所述吸氧面罩主体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减压孔,所述减压孔的数量设置有三组。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小孔,所述固定块贯穿于第一小孔。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一侧内表面开设有第二小孔,所述卡块贯穿于第二小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数量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二弹簧对称固定连接于连接板与连接管的连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未经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966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工具加工用表面喷漆设备
- 下一篇:一种呕吐物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