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HFW焊管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96905.5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4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龙;刘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13/00 | 分类号: | B23K13/00;B23K10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4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hfw 生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HFW焊管生产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冷凝管水流流速控制器、红外测温仪、大功率高频焊机、小截面积冷凝管、较大截面积冷凝管和大面积冷凝管、线圈和HFW焊管,本装置针对线圈的不同热区采用不同截面积冷凝管,使得冷却水较以往的冷却技术用量少,同时本装置采用红外测温仪实时监控线圈高热区温度,将温度反馈到冷凝管水流流速控制器中,当温度值超过TC时,增大冷却水水流流速,低于TC时,冷却水水流流速回复到常规值,进一步控制冷却水的用量,达到减少冷却水的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感应加热装置领域的应用,具体涉及一种HFW焊管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HFW焊管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集肤效应和临近效应将钢板边缘迅速加热到焊接温度后进行挤压使板边焊接在一起的一种制管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尺寸形状精度高、外型美观等优点。然而HFW焊管在焊接过程中的冷却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现有的冷却技术有直接喷洒冷却液法和冷凝管附着线圈法。直接喷洒冷却液法是在焊接过程中喷洒冷却液,由于焊接过程中温度较高,冷却液易蒸发,产生有毒气体,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危害较大。而冷凝管附着线圈法是在线圈的表面铺盖一层冷凝管,冷凝管采用纯铜制作,由于铜的导热性好,冷凝管中的水流能带走大量线圈产生的热,达到冷却效果,并且这种方法较环保、无污染。
但是如图1所示,线圈在焊接过程中温度分部并不均匀,分为高热区、较高热区和低热区,其温度关系为高热区较高热区低热区,而现有的技术在三个热区均采用同一规格的冷凝管,造成了较大的冷却水的浪费,同时由于水流流速的不可控性,对冷却水的浪费进一步增加,导致生产HFW焊管的成本增高。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焊接过程中冷却水的浪费,降低HFW焊管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诉问题,本实用新型根据线圈的温度分布的不同将线圈分为三个区域,其中,A区域为低热区,B区域为较高热区,C区域为高热区,对不同热区的冷凝管的截面积进行调整,在低热区采用小截面积冷凝管,较高热区采用较大截面积冷凝管,高热区采用大截面积冷凝管,根据不同的温度分布,采用不同截面积的冷凝管,在小截面积冷凝管中通入的冷却水少,大截面积冷凝管中通入的冷却水多,可减少冷却水的浪费,同时,增添了红外测温仪和和冷凝管水流流速控制器,实时控制冷凝管中水流的流速,更进一步提高对冷却水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冷凝管水流流速控制器、红外测温仪、大功率高频焊机、小截面积冷凝管、较大截面积冷凝管和大面积冷凝管、线圈和HFW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HFW焊管上,所述线圈与所述大功率高频焊机相连,并且所述线圈分为低热区、较高热区和高热区,所述小截面积冷凝管附着在所述线圈的低热区,所述较大截面积冷凝管附着在较高热区,所述大截面积冷凝管附着在高热区,所述红外测温仪测量线圈高热区温度,将高热区温度值反馈到所述冷凝管水流流速控制器,所述冷凝管水流流速控制器控制所述冷凝管中水流流速。
其中,所述小截面积冷凝管、较大截面积冷凝管和大面积冷凝管均采用纯铜制造。
本实用新型装置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在生产HFW焊管时,先将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启动红外测温仪、冷凝管水流流速控制器和大功率高频焊机,红外测温仪将线圈高热区的温度值反馈给冷凝管水流流速控制器,当高热区的温度超过TC温度,冷凝管水流流速控制器最大冷凝管中水流流速,当高热区的温度低于TC温度,冷凝管水流流速控制器将冷凝管中水流流速控制到常规流速,以减少冷却水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装置利用了线圈不同热区的温度不同,在低热区采用小截面积冷凝管,高热区采用大截面积冷凝管,既减少了冷却水的浪费有减少了生产成本;而且本装置采用了红外测温仪和冷凝管水流流速控制器来监测线圈温度和控制水流流速,进一步将冷却水的不必要损失达到最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969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