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骨伤科用多功能四肢夹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98639.X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79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杨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翰 |
主分类号: | A61F5/058 | 分类号: | A61F5/058;A61H7/00;A61H15/00;A61M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6000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伤科 多功能 四肢 夹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骨伤科用多功能四肢夹板,包括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上端侧壁的右端设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上端设有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之间共同固定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左侧壁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右侧壁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绑带,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弧形板、第一支杆和第二弧形板构成夹板框架,支撑夹板各结构,引导骨骼正确生长,通过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圆柱刺激皮肤,加强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使固定骨折部位同时可按摩治疗,并通过补水结构实时补充药囊水分,保证治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骨伤科四肢夹板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中医骨伤科用多功能四肢夹板。
背景技术
医料器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并且使用的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展开,医疗器械也在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力求为患者带来更大的方便性与舒适度,夹板是骨伤科最常见的器械之一,对于患者的骨伤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医骨科主要特色之一,具有不开刀,无疤痕,花费小等优点,中医夹板固定骨折符合动静结合的理念,日益体现了中医正骨的先进性,是临床医学上不可遗失的器械。
现有的骨伤科传统夹板的结构较为简单,功能较为单一,舒适度不足,难以适应患者治疗恢复过程中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骨伤科用多功能四肢夹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地脚线功能单一,仅可用于美化,并且安装麻烦,安装容易脱落,更换维护费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骨伤科用多功能四肢夹板,包括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上端侧壁的右端设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上端设有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之间共同固定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左侧壁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右侧壁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绑带,所述绑带上固定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右侧壁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左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均填充有橡胶,所述橡胶内贯穿有圆柱,所述第二空腔内和所述第一空腔内均设有药囊,且所述第二空腔内和所述第一空腔内均设有补水结构,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邻端设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相邻面均镶嵌有滚珠;
所述补水结构包括圆管,所述圆管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圆管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圆管的下端连通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设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位于所述药囊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内均设有加热片。
优选的,所述导管和所述海绵垫之间设有止逆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包括滑轨,所述滑轨滑动连接于所述通槽内,所述滑轨上转动连接有齿轮。
优选的,所述药囊为纱布缝制的口袋。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杆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第二支杆对称位于所述第一支杆的前后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中医骨伤科用多功能四肢夹板,通过第一弧形板、第一支杆和第二弧形板构成夹板框架,支撑夹板各结构,引导骨骼正确生长,通过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圆柱刺激皮肤,加强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使固定骨折部位同时可按摩治疗,并通过补水结构实时补充药囊水分,保证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固定板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固定板右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翰,未经杨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986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