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镀生产线中的电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02350.0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57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凯灵电镀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7/00 | 分类号: | C25D17/00;C25D7/06;C25D17/06;C25D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镀 生产线 中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镀生产线中的电镀装置,包括储液槽,所述储液槽内部设置有镀液,所述储液槽内侧壁靠近镀液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远离储液槽内侧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储液槽内侧靠近镀液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远离储液槽内侧壁的一端开设有线槽,所述线槽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滤液轮,所述储液槽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镀槽与滚轮、支撑块,在工作过程中,滚轮、支撑块的设置使得电镀效果更好,电镀槽的占地面积更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该装置操作简单,电镀效果更好,占地面积更小,生产线更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生产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镀生产线中的电镀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是指借助外界直流电的作用,于溶液中进行电解反应,以使导电体表面沉积金属或合金层,在进行电镀时,将电极的阳极电连接于电镀液中,并将电极的阴极与具有导电性的被加工物相连接,当电流导通时,溶液中带有正电的阳离子朝向电路的阴极游动,在被加工物的表面发生还原,并形成覆盖被加工物表面的电镀层
目前,传统的铝线镀铜生产线中的主镀铜装置,通常只有一个镀液槽,为了保证镀铜效果,通常将镀液槽做得很长,使得铝线能够在镀液槽中停留足够的时间,这样的话,整个铝线镀铜生产线就很长,大大增加了整个铝线镀铜生产线的占地面积,而传统镀液完成后没有设置挡液装置,导致镀液跟随铝线流出镀液槽,增加生产成本,从而我们设计一种电镀生产线中的电镀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镀生产线中的电镀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镀生产线中的电镀装置,包括储液槽,所述储液槽内部设置有镀液,所述储液槽内侧壁靠近镀液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远离储液槽内侧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储液槽内侧靠近镀液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远离储液槽内侧壁的一端开设有线槽,所述线槽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滤液轮,所述储液槽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电机与第二轴承,所述第二支撑架顶端两侧分布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与第三轴承,所述电机驱动端与第一轴承之间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轴承与第三轴承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外侧壁周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引导辊与第二引导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引导辊、第二引导辊、滚轮与滤液轮外侧壁均光滑贴合有铝线,所述铝线依次绕过第二引导辊、滚轮、滤液轮与第一引导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的材质均为合金材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撑块与滚轮均位于镀液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引导辊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引导辊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滚轮的数量为六个,所述滤液轮的数量为六个,所述固定架的数量为三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架的材质为合金材质,且固定架位于镀液顶端,所述固定架位于靠近第一转动杆的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均为合金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凯灵电镀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凯灵电镀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023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内隔墙
- 下一篇:一种弹簧垫圈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