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骨科高速磨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04347.2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1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赵廷潇;黄亚增;张骏;邵海宇;金梦然;周乾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廷潇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胡昌国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骨科 高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化骨科高速磨钻装置,包括钻机本体,所述钻机本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USB接口,方便压力传感器和摄像头传递信息至计算机,提高手术人员使用的便捷性,减小手术操作误差;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监控钻头和安装座之间的压力,当磨透患者骨质或者钻头接触到软组织时,压力传感器示数瞬间降低,开关按钮又处于打开状态,此时计算机切断蓄电池的电源,钻头停止工作,有效避免对患者造成医源性损伤,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骨科高速磨钻装置。
背景技术
在脊柱外科领域,脊柱外科手术常常导致硬脊膜发生医源性损伤,如处理不当,术后可发生脑脊液漏、伤口不愈合或感染等并发症。随着微创技术的开展及手术器械的进步,高速磨钻在脊柱外科与神经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然而,尽管结合了显微手术器械,但是现有的高速磨钻在使用时仍存在损伤邻近组织如神经根、脊髓、血管及硬脊膜的风险,造成术后神经功能的缺失。并且手术人员仅凭狭窄的手术通道肉眼观察骨质磨除情况,存在一定误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化骨科高速磨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避免在脊柱外科手术过程中,使用高速磨钻时对神经根、脊髓、血管及硬脊膜造成医源性损伤的风险,同时,让手术人员更清晰准确可视化的观察骨质磨除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骨科磨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化骨科高速磨钻装置,包括钻机本体,所述钻机本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侧面通过螺纹连接有沉头螺栓,所述沉头螺栓插入安装座的内部并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和安装座的内部之间卡接有钻头,所述钻头和安装座的内部之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滑块的一端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贯穿钻机本体并安装有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第二安装槽通过螺纹安装有防水壳。
优选的,所述连杆远离滑块的一端和套筒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滑块与第一安装槽滑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与滑块固定,所述滑块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钻机本体的底部安装有按钮盒,所述按钮盒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按钮。
优选的,所述钻机本体的底部的一端固定有握把,所述握把的表面套接有防滑套,所述握把的底部安装有USB接口。
优选的,所述滑杆与钻头均与钻机本体的侧面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实用新型中,蓄电池对整个装置进行供电,通过握把底部的USB接口将本装置与计算机相连,旋转沉头螺栓,使夹板向上移动,更换好合适的钻头后,反向旋转沉头螺栓,沉头螺栓带动夹板向下,此时钻头安装完毕,此时压力传感器将钻头与安装座之间的压力示数反馈至计算机,摄像头将钻头顶部的影像传递至计算机,将本装置与计算机相连,提高手术人员使用的便捷性,减小手术操作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廷潇,未经赵廷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043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兽医用牲畜疫病检测装置
- 下一篇:自动清扫玻璃渣输送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