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水肿创面的围堰式环切刀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08864.7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16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常东方;彭敏;姚智华;孔超;李敏;雷本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11 | 分类号: | A61B17/32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黎昌莉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水肿 创面 围堰 式环切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水肿创面的围堰式环切刀,包括刀体、伸缩杆、手柄,所述刀体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状,所述刀体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切割的尖端,所述刀体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通过伸缩杆连接所述手柄,所述伸缩杆包括套杆和连接杆,所述套杆内部中空,所述套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刀体封闭的一端且与所述刀体内部相连通,所述连接杆可套动地安装在所述套杆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套杆与所述限位块相连,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相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水肿创面的围堰式环切刀。
背景技术
深度烧伤创面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产生大量NO,使创面局面血管过度扩张,血管内液体向外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水肿。创面水肿导致血液浓缩、局部组织压力增加从而造成局部组织血液循环瘀滞,充血带组织血运减少,从而加重组织缺血缺氧,进行性加深烧伤创面。水肿烧伤创面行皮肤移植时,需先进行消肿,但水肿创面会加深烧伤创面。因此早期在水肿创面上进行皮肤移植有助于烧伤创面恢复,但在水肿创面打孔行皮肤移植术时,水肿创面的渗出物将流入孔中,造成打孔部位的感染,并影响皮肤打孔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影响皮肤移植术的治疗效果。因此设计一种适合于水肿创面的围堰式环切刀,解决早期水肿创面的皮肤移植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水肿创面的围堰式环切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水肿创面的围堰式环切刀,包括刀体、伸缩杆、手柄,所述刀体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状,所述刀体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切割的尖端,所述刀体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通过伸缩杆连接所述手柄,所述伸缩杆包括套杆和连接杆,所述套杆内部中空,所述套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刀体封闭的一端且与所述刀体内部相连通,所述连接杆可套动地安装在所述套杆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套杆与所述限位块相连,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相连。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套杆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配合可套动地安装在所述套杆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刀体为圆筒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刀体透明,所述刀体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柄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经过合理的设计,采用环切的方式,通过调节连接杆调节限位块到刀体的切割端的距离,以达到调节切割深度,能够根据不同程度的水肿灵活调节切割深度,利于医生操作,提高手术疗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适用于水肿创面的围堰式环切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刀体,2为伸缩杆,201为套杆,202为连接杆,3为手柄,4为尖端,5为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088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快速排水的卫浴间防水底盘
- 下一篇:一种餐厨垃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