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利用的生态护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09550.9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4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智勇杰;周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工大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A01G9/02;A01G9/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 生态 护坡 | ||
一种水利用的生态护坡,包括预制混凝土方格网、绿化混凝土、营养土、种植土壤和植被,预制混凝土方格网浇筑在土质坡体的坡面上,绿化混凝土填筑在预制混凝土方格网的方格内,绿化混凝土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向下延伸的孔洞,孔洞的深度小于绿化混凝土的厚度,营养土埋设在孔洞内,绿化混凝土的上表面敷设有三维土工网垫,种植土壤铺设在三维土工网垫上,植被种植在种植土壤上。本实用新型采用现场浇制的方式建设绿化生态护坡,施工操作简便;保证坡岸在具有防洪安全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景观效应和出色的生态服务功能,改善三面光河道及硬质护岸对景观和生态的破坏影响;具有节约人力物力、绿化护坡整体稳定好、抗洪能力强、美化环境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护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用的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河流护坡是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其能为各种水生生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主要空间,同时对增加动植物物种种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治理水土流失、稳定河岸、调节微气候和美化环境均有重要的现实和潜在意义。
传统技术的护坡,如植草砖、连锁块、生态混凝土等产品,其稳定性差,易坍塌,不能有效防止坡岸的水土流失,且植草效果也普遍不理想。当前诸多河流护坡被硬质化和渠道化,从而导致河流护坡作为生态交错带的功能基本完全丧失。
因此,对河流硬质护坡进行生态修复已成为目前我国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水利用的生态护坡,以解决现有硬质护岸被硬质化和渠道化,从而导致河流护坡作为生态交错带的功能基本完全丧失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用的生态护坡,包括预制混凝土方格网、绿化混凝土、营养土、种植土壤和植被,所述预制混凝土方格网浇筑在夯实、整平后的土质坡体的坡面上,所述绿化混凝土填筑在所述预制混凝土方格网的方格内,所述绿化混凝土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向下延伸的孔洞,所述孔洞的深度小于所述绿化混凝土的厚度,所述营养土埋设在所述孔洞内,所述绿化混凝土的上表面还敷设有三维土工网垫,所述种植土壤铺设在所述三维土工网垫上,所述植被种植在种植土壤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制混凝土方格网的方格为菱形方格,所述菱形方格的边框厚度为100~250mm,深度为200~3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绿化混凝土的厚度为150~200mm,所述种植土壤的厚度为50~1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绿化混凝土表面每平方米的孔洞数不少于10个,孔洞直径为15~25mm,深度为50~1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绿化混凝土为只含粗骨料的混凝土,所述粗骨料的粒径为5~15mm,含泥量≤3wt%。
本实用新型的水利用的生态护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水利用的生态护坡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现场浇制的方式建设绿化生态护坡,施工操作简便;保证坡岸在具有防洪安全的同时,还使其具有良好的景观效应和出色的生态服务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三面光河道及硬质护岸对景观和生态的破坏影响;同时还具有节约人力物力、降低工程造价、绿化护坡整体稳定好、抗洪能力强、美化环境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利用的生态护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预制混凝土方格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绿化混凝土在预制混凝土方格网中的铺设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工大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工大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095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废水收集回收罐
- 下一篇:一种基于动平衡试验的简易平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