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颅耳角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10403.3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50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涛;张如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赵建敏 |
地址: | 2001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颅耳角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颅耳角支架,其包括分别用于支撑耳廓和耳后颅骨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组成弯折结构且夹角为55~65°;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近端部分别设有两个穿孔用于钢丝固定,所述穿孔外侧设有刻槽以便钢丝固定不出现滑动;所述上支撑板长0.8~1.2cm,宽0.4~0.6cm,厚0.5~7mm;所述下支撑板长0.7~1.0cm,宽0.4~0.6cm,厚0.5~7mm。本实用新型的颅耳角支架占空间小,具有良好的强度,能够代替软骨在颅耳角重建中应用,可以实现牢固的支撑,并能保持良好的颅耳角角度和深度,进而可获得稳定的颅耳角及漂亮的颅耳沟形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颅耳角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先天性小耳畸形手术治疗中需要在第二次手术时重建颅耳角,当前应用最多的支撑材料是自体肋软骨或者骨水泥材料,这些材料作为支架需要占据颅耳沟有限的体积,导致颅耳沟形态浅,或因软骨吸收导致颅耳角缩小。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新的支架用于颅耳角重建,使患者获得稳定的颅耳角及漂亮的颅耳沟形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现有的自体肋软骨或者骨水泥材料重建颅耳角时容易出现颅耳沟形态浅和颅耳角缩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耳角支架,该颅耳角支架占空间小,强度大,可以实现牢固的支撑,获得稳定的颅耳角及漂亮的颅耳沟形态。
本实用新型的颅耳角支架包括分别用于支撑耳廓和耳后颅骨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组成弯折结构且夹角为55~65°;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近端部分别设有两个穿孔用于钢丝固定,所述穿孔外侧设有刻槽以便钢丝固定不出现滑动;所述上支撑板长0.8~1.2cm,宽0.4~0.6cm,厚0.5~7mm;所述下支撑板长0.7~1.0cm,宽0.4~0.6cm,厚0.5~7mm。
较佳的,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为钛板。
较佳的,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的相对内测边缘倒圆角。
较佳的,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的端部两角倒圆角。
实际使用时,可将两块或多块颅耳角支架支撑于耳沟,其中下支撑板贴住耳后颅骨上,上支撑板支撑起耳廓,采用钢丝穿过穿孔进行固定,表面使用筋膜组织和植皮覆盖。其中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相对的内侧面边缘以及端部两角均倒圆角,可避免棱边和棱角顶破筋膜组织和植皮;而贴在颅骨侧和耳廓软骨侧的另一侧边缘未倒角,是因为组织很厚,棱边也不会顶破组织,并且是平整的边角,作为支撑更稳定。
较佳的,所述穿孔边缘倒成斜角,可避免锐角割断固定用的钢丝。
该颅耳角支架尺寸尤为关键,
较佳的,所述上支撑板长1.0cm,宽0.5cm,厚0.6mm;所述下支撑板长0.8cm,宽0.5cm,厚0.6mm。
较佳的,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的夹角为6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颅耳角支架占空间小,具有良好的强度,能够代替软骨在颅耳角重建中应用,可以实现牢固的支撑,并能保持良好的颅耳角角度和深度,进而可获得稳定的颅耳角及漂亮的颅耳沟形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颅耳角支架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颅耳角支架的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颅耳角支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支撑板1,下支撑板2,穿孔3,刻槽4,颅骨5,耳廓6。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104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大数据采集的摄像头
- 下一篇:一种耳再造肋软骨支架固定钢丝导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