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防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10856.6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99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郝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未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20 | 分类号: | B64C27/20;B64D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兴林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防撞装置,包括固定在无人机机体上的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通过四个支臂与相对应的防撞网环连接,所述防撞网环套设在无人机旋翼上,所述防撞网环采用一体注塑而成,所述防撞网环包括上下布置的两个圆环,两个所述圆环之间通过环形网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拆装方便,防护性能好,防撞网环将无人机旋翼罩设在内部,有效的保护了无人机的旋翼,避免旋翼遇到障碍物而遭受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改进,无人机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常见,并运用到许多生活领域中,如摄影、监控、农业灌溉等,无人机在使用时,为了防止无人机在飞行时碰撞建筑物,会在无人机上安装防撞保护环,但是现有的保护环结构简单,防护性能低,不能很好的防护无人机的旋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防撞装置,解决现有的无人机保护环结构简单,防护性能低,不能很好的防护无人机的旋翼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防撞装置,包括固定在无人机机体上的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通过四个支臂与相对应的防撞网环连接,所述防撞网环套设在无人机旋翼上,所述防撞网环采用一体注塑而成,所述防撞网环包括上下布置的两个圆环,两个所述圆环之间通过环形网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板和连接板,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无人机机体上,所述底板的顶面设置有插接方柱,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方柱配合的插接方孔,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侧壁上通过螺纹连接有顶丝,所述顶丝的螺纹端嵌入预留在所述插接方柱上的避让孔中,所述连接板的四个犄角位置均通过螺栓组件与相对应的所述支臂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臂包括卡接臂,所述卡接臂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凸起,所述卡接臂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夹持臂;
所述卡接凸起与固定在所述防撞网环圆周外壁上的卡接凹槽卡接配合;
两个所述夹持臂共同夹持中间的所述连接板并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凸起和卡接凹槽均呈燕尾形。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网环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网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拆装方便,防护性能好,防撞网环将无人机旋翼罩设在内部,有效的保护了无人机的旋翼,避免旋翼遇到障碍物而遭受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防撞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撞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无人机机体;2、底座组件;201、底板;202、连接板;203、插接方柱;204、插接方孔;205、顶丝;3、支臂;301、卡接臂;302、卡接凸起;303、夹持臂;304、卡接凹槽;4、防撞网环;401、圆环;402、环形网;5、无人机旋翼;6、防护网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未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未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108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