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轨道道床混凝土浇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19579.5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4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林;徐鹤鸣;谢凤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9/00 | 分类号: | E01B2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杨宣仙 |
地址: | 43006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轨道 道床 混凝土 浇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轨道道床混凝土浇筑装置。所述移动式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行走底架、支撑架、支撑平台、旋转平台和混凝土浇筑弯管,所述支撑架为上部小下部大的支撑架体,支撑平台固定焊接在支撑架的顶部,旋转平台通过旋转机构安装在支撑平台上,在旋转平台上开设有混凝土出料孔,在支撑平台上对应开设有泵管对接孔,所述混凝土浇筑弯管固定安装在旋转平台上,其进料口与旋转平台的混凝土出料孔上端口密封对接,在支撑架的底部设有泵管连接管,所述泵管连接管垂直向上穿过支撑架和支撑平台与旋转平台的混凝土出料孔旋转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达到多角度精准送料,提高了泵送装置的机动性和混凝土浇筑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砟轨道道床混凝土浇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轨道道床混凝土浇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高铁和地铁等多采用无砟轨道。轨道工程施工工艺为首先浇筑道床、布设轨枕,再安装扣件,然后安装钢轨,通过支撑架对钢轨进行精调,最后利用地泵或混凝土运输车(在轨道上行走)的方式对道床进行混凝土浇筑。锁定钢轨,形成最终的无砟道床结构。
其中混凝土运输车的方式对道床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成本较高,而且很多作业空间狭窄的区域,比如隧道内轨道安装,混凝土罐车无法抵达作业地段。地泵浇筑混凝土,是通过地泵和泵管来进行混凝土浇筑,由于泵管浇筑混凝土时会有很大的扰动,所以不能将泵管安装在轨道上方;一般是将地泵管固定在轨枕中间或轨枕侧面,当轨道精调完成后多在下料口或者桥下利用地泵泵送混凝土,该方式需要预先沿线路布设并固定泵管,浇筑完成一段后拼接地泵管,继续下一段施工,地泵管浇筑不到的地段利用人工倒运混凝土,实现混凝土浇筑。现有地泵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是逐节拼装,作业效率较低;2. 是地泵喷射混凝土速度过快,冲击力较大,混凝土放料大小较难控制,喷射的混凝土对钢轨、扣件和轨枕污染严重;3.地泵和运送管较为笨重,针对长距离道床浇筑需进行泵送管拼接浇筑,工效低;4.地泵管浇筑范围小,对边缘部位无法直接浇筑到位,多利用人工转运混凝土,施工效率低;5.地泵机动性较差,对长距离区间道床浇筑较为不利。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道床混凝土浇筑浇筑方式是利用铺轨门吊将料斗运送至现场,然后利用人工倒运来浇筑混凝土,此方法需预先安装走形轨,单次倒运的混凝土料也较少,作业效率更低,且料斗放料完毕后,料斗内壁附着的混凝土清理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铁路交通区间混凝土长距离浇筑问题,提供了一种移动式轨道道床混凝土浇筑装置,该混凝土浇筑装置可以在轨道上移动进行浇筑,可以解决铁路交通区间混凝土长距离精准浇筑的问题,提高泵送装置的机动性,并可以达到多角度精准送料,提高混凝土浇筑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轨道道床混凝土浇筑装置,所述移动式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行走底架、支撑架、支撑平台、旋转平台和混凝土浇筑弯管,所述行走底架的底部设有与无砟轨道的钢轨相匹配的底架行走轮,所述支撑架为上部小下部大的支撑架体,其底部焊接在行走底架上,支撑平台固定焊接在支撑架的顶部,旋转平台通过旋转机构安装在支撑平台上,并在旋转机构的作用下沿着支撑平台旋转,在旋转平台上开设有混凝土出料孔,在支撑平台上对应开设有泵管对接孔,所述混凝土浇筑弯管固定安装在旋转平台上,其进料口与旋转平台的混凝土出料孔上端口密封对接,并在支撑架的底部设有泵管连接管,所述泵管连接管垂直向上穿过支撑架和支撑平台与旋转平台的混凝土出料孔旋转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行走底架为方形底架,在其底部设有四个底架行走轮,包括两个驱动轮和两个从动轮,每个驱动轮配套设有驱动电机,并在行走底架上设有电机控制箱,并通过电机控制箱控制两个驱动轮的驱动电机同步工作;所述行走底架与邻近移动式混凝土浇筑装置的泵管推送小车通过两根平行的第一传力杆连接,所述移动平台与邻近移动式混凝土泵送机的泵管推送小车通过两根平行的第二传力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195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座椅靠背骨架
- 下一篇:伞骨与伞布的连接结构及趣味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