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焊机焊接电流的调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23059.1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35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田印福;何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095 | 分类号: | B23K9/095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焊机 焊接 电流 调控 装置 | ||
一种电焊机焊接电流的调控装置,该装置有一个与电焊机电流调节机构转轴连接用的接手装置,接手装置接在一个减速装置的输出轴上,减速装置的输入轴接有一个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由一个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控制,无线网络控制器由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控制电路、通信电路和电源构成;装置还具有220V电源充电功能;通信电路包括WIFI信号接收部分和逻辑输出部分,通过WiFi发射装置可对多台调控装置进行控制;调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装置安装前的调整:S2,装置的空载调试:S3,接手装置的连接:S4,装置的负载调试: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实现了焊机焊接电流的远程在线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焊机焊接电流的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在管道、钢结构等工程中,有很大的焊接量。尤其在高空作业的环境下,焊接人员根据工艺的要求和实际焊接情况,都要自己从高空下到地面去调节焊接电流和关闭焊接电源;特别是在作业的过程当中,当需要改变焊接工艺,或改变焊件厚度以及材质、环境发生变化时,更是需要频繁地调节焊接电流,给作业带来了很多不便;甚至为了节省时间和顾虑高空上下的安全,其极端的情况下焊接电流一直不作调节,给焊接质量带来了了很大的隐患,以至于在进行打压试验时,经常出现焊口泄露事件,甚至于造成管道、钢结构的坍塌事故。
为此,本实用新型根据焊接工艺要求,以提高焊接质量和提高焊接速度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实用新型了一种电焊机焊接电流的调控装置及调控方法,该实用新型采用联入互联网的手机和电焊机,使焊工可在焊接作业时随意调节焊机的焊接电流,而不受焊机远近的影响,解决了以往必须在焊机上人工进行调节焊接电流的缺陷,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焊接工艺质量,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适用性很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焊机焊接电流的调控装置,利用步进电机减速驱动装置,通过接手装置与电焊机的电流调节轴进行对接,并配置了物联网网络通信功能,通过手机进行遥控,达到在线调节焊接电流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焊机焊接电流的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有一个与电焊机电流调节机构转轴连接用的接手装置,接手装置接在一个减速装置的输出轴上,减速装置的输入轴接有一个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由一个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控制,无线网络控制器可以由手机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控制。
所述的接手装置,包括卡爪,定位孔,卡爪调节齿轮,锥形孔、调节钥匙构成,卡爪共有3个,每个卡爪的头部外形各占一个圆锥体的三分之一;定位孔有3个,均匀分布在卡爪调节齿轮圆周的120度角上;调节钥匙可以插入定位孔中,通过调节钥匙可驱动卡爪调节齿轮旋转,进而调节卡爪的开度;卡爪根部的外侧有螺纹,放置在固定倾斜的槽位中;卡爪可从卡爪调节齿轮中伸出和缩进,伸出越长,卡爪开口越小,缩进越多,卡爪开口越大;当卡爪缩进与卡爪调节齿轮的端口一齐时,开口最大,也是最大开口的极限位置,当卡爪伸出最长并紧密合拢时,是闭合的极限位置;调节钥匙由定位头、锥形螺纹、立轴、扳手构成;调节钥匙的定位头可插入定位孔中,锥形螺纹与卡爪调节齿轮的螺纹啮合,卡爪调节齿轮可在原位转动,卡爪调节齿轮内有螺纹,与卡爪的外螺纹相啮合,卡爪调节齿轮转动时可带动3个卡爪同步伸缩移动;接手装置尾端的锥形孔与减速装置的锥形输出轴可紧密连接,保证在转动过程中不产生相对运动。
所述的减速装置由锥形输出轴及齿轮减速机构构成,锥形输出轴可插入到接手装置尾部的锥形孔中;齿轮减速机构具有过载保护功能,当负载转矩大于减速装置的最大输出转矩时,减速装置的内部靠轮产生相对摩擦,保持在最大输出转矩恒定不变,防止损坏减速装置。
所述的步进电机安装在一个底座上,底座的高度具有伸缩调整功能,可调整卡爪与电焊机的电流调节轴的相对高度;步进电机的输出轴10与减速装置的输入轴相连接;所述的步进电机是工作电压为DC12V的步进电机,可通过脉冲有无来控制电机的启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230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