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节能保温隔墙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24494.6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36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鑫;林云;陈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E04B1/80;E04B1/86;G06K19/077;G06Q50/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钟文翰 |
地址: | 518045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保街道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技术 节能 保温 隔墙 | ||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节能保温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BIM技术的节能保温隔墙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岩棉(1)、阻燃夹板(2)和耐火纸面石膏板(3),其中,所述岩棉(1)与阻燃夹板(2)之间还设置有聚氨酯纤维吸音板(4)和隔音毡(5),所述岩棉(1)中设置有凹槽并容纳有相变保温单元(6);所述相变保温单元(6)包括防护袋(61)、防护袋(61)内的相变材料(62)和吸附件(63),所述防护袋(61)采用耐碱网格布,所述相变材料(62)为石蜡,所述吸附件(63)包含陶粒;所述基于BIM技术的节能保温隔墙还包括RFID标签(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节能保温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标签(7)以胶粘剂或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基于BIM技术的节能保温隔墙的下方角落附近位置;所述RFID标签(7)为RFID无源标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节能保温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BIM技术的节能保温隔墙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噪声传感器,均与BIM监控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片状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节能保温隔墙,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岩棉(1)向外侧依次设置所述聚氨酯纤维吸音板(4)、隔音毡(5)、阻燃夹板(2)和耐火纸面石膏板(3);所述岩棉(1)的容重为60~120kg/m3,厚度为50~70mm;所述阻燃夹板(2)的厚度为8~12mm;所述耐火纸面石膏板(3)的厚度为9.5~15mm;所述聚氨酯纤维吸音板(4)的厚度为1~15mm;所述隔音毡(5)的厚度为1~5mm;所述耐碱网格布为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10mm,堆积密度为600~800kg/m3;所述吸附件(63)还包含膨胀珍珠岩、石膏或海藻酸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节能保温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棉(1)的容重为80kg/m3;所述阻燃夹板(2)的厚度为10mm;所述耐火纸面石膏板(3)的厚度为12mm,所述耐火纸面石膏板(3)为双层;所述聚氨酯纤维吸音板(4)的厚度为6~10mm;所述隔音毡(5)的厚度为3mm;所述隔音毡(5)为阻尼隔音毡,所述阻尼隔音毡包括橡胶层和无纺布层;所述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的孔距为2~4mm;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mm,堆积密度为750~760kg/m3;所述膨胀珍珠岩的粒径为40~80目;所述石蜡的相变温度为5~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节能保温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棉(1)为两层,两层岩棉(1)之间设置有硬泡聚氨酯板(8),所述硬泡聚氨酯板(8)的厚度为20~200mm,密度为30~60kg/m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节能保温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泡聚氨酯板(8)的厚度为20~100mm,密度为30~40kg/m3,所述硬泡聚氨酯板(8)的芯材为聚异氰脲酸酯硬质泡沫塑料或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节能保温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BIM技术的节能保温隔墙还包括龙骨基层,所述龙骨基层为由若干个竖向龙骨(9)和横向卡档龙骨(10)组成的分格结构,所述竖向龙骨(9)和横向卡档龙骨(10)均采用U型轻钢龙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节能保温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龙骨(9)和横向卡档龙骨(10)的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为橡胶层,其厚度为4~10mm;所述减震层的外表面还设置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为防火涂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节能保温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轻钢龙骨的规格为75mm×50mm×0.6~1.0mm,所述横向卡档龙骨(10)使用抽心铆钉或螺栓固定于所述竖向龙骨(9);所述减震层的厚度为6~8mm,所述防火涂料为丙烯酸树脂防火涂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2449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破碎锤恒压润滑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维护的高效气液分离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