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后轮罩加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27209.6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0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斌;寇世宏;咸秋磊;严婷;田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B62D25/18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后轮 加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轮罩加强结构,包括与后轮罩内侧板面贴合设置的轮罩加强板,轮罩加强板沿上下方向设置有第一、二冲压筋,上端交汇的第一、二冲压筋的整体呈“人”字形,第一、二冲压筋的上端与C柱加强板连接,第一冲压筋的下端连接至底板横梁与车身纵梁的交接处,第二冲压筋的下端连接至车身纵梁上。上述方案中,通过“人”字形冲压筋的设置,获得了两条完整的载荷传递路径,其结构强度更高,抗扭及抗弯能力更强,能够应用在质量更大的车身上,且该车身具有更大的载重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具体就是一种汽车后轮罩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新款车型越来越追求空间、轴距的最大化,再加上电动化的趋势,整车的整备质量越来越大,车身后轮罩区域所承载的载荷也越来越恶劣。
现有技术中,在后轮罩区域往往采用单载荷传递路径的加强件设计,这样会比较节省设计空间,但随着现在车身整车质量越来越重,加之车身扭转刚度性能要求和局部强度要求越来越高,单路径的加强方案只能通过增大加强件截面面积和增加料厚来提高相应性能,但加大单路径截面面积又会对车身内部布置空间造成较大影响,造成后备箱的使用空间降低,整车的空间布置性能目标又很难满足,同时后轮罩本体也存在较大的开裂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后轮罩区域结构强度的汽车后轮罩加强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后轮罩加强结构,包括与后轮罩内侧板面贴合设置的轮罩加强板,轮罩加强板沿上下方向设置有第一、二冲压筋,上端交汇的第一、二冲压筋的整体呈“人”字形,第一、二冲压筋的上端与C柱加强板连接,第一冲压筋的下端连接至底板横梁与车身纵梁的交接处,第二冲压筋的下端连接至车身纵梁上。
上述方案中,通过“人”字形冲压筋的设置,获得了两条完整的载荷传递路径,其结构强度更高,抗扭及抗弯能力更强,能够应用在质量更大的车身上,且该车身具有更大的载重能力。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图2的A-A面剖视图;
图4为后轮罩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轮罩加强板与纵梁和横梁的配合关系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汽车后轮罩加强结构,包括与后轮罩10内侧板面贴合设置的轮罩加强板20,轮罩加强板20沿上下方向设置有第一、二冲压筋21、22,上端交汇的第一、二冲压筋21、22的整体呈“人”字形,第一、二冲压筋21、22的上端与C柱加强板1连接,第一冲压筋21的下端连接至底板横梁2与车身纵梁3的交接处,第二冲压筋22的下端连接至车身纵梁3上。
上述方案中,通过“人”字形冲压筋的设置,获得了两条完整的载荷传递路径,实现了加强路径的有效连接,其结构强度更高,抗扭及抗弯能力更强,能够应用在质量更大的车身上,且该车身具有更大的载重能力。再加上冲压筋连接了车身C住、纵梁、底板横梁这些高强度部件便组成了具有较高刚度的后轮罩结构,能更有效地提升整车扭转刚度,并保护后轮罩本体,防止开裂。
轮罩加强板20由分体式的轮罩加强上板23和设有冲压筋的第一、二轮罩加强下板24、25构成,第一、二冲压筋21、22分别通过第一、二轮罩加强下板24、25与车身纵梁3连接。分体式设计能够减少冲压带来的材料母材浪费,同时降低单个冲压件的结构复杂程度,使其便于冲压。
所述后轮罩10外侧设置有筋板状的减震器支架30,减震器支架30沿上下方向布置有前、后冲压筋31、32,前、后冲压筋31、32上端连接至C柱加强板1上,其下端与车身纵梁3的侧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272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处理过滤罐
- 下一篇:一种带式压滤机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