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34314.2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7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方火军;方进;喻文景;叶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开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C5/00 | 分类号: | A44C5/00;A44C5/02;G01K1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坚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66 | 代理人: | 张剑英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灼伤 穿戴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式体温测量设备领域,其具体公开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连接带和壳体,所述壳体配置在连接带上;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以接触生物体肌肤的感温薄壁;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部与感温薄壁接触并获取由所述感温薄壁传导的生物体肌肤温度,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温度传感器发热灼伤人体肌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式体温测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为及时了解病人或普通人群的身体状况,以防止发烧的情况,对人健康造成影响;并随着智能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用户可佩戴穿戴设备来判断自身是否处于一个健康的体温范围。现有的穿戴设备已经可以实时地检测人的温度,对发烧时进行报警提示。但现有技术中的穿戴设备普遍是通过温度传感器的感温部直接与皮肤技术,进而检测用户的体温,该种结构的测温时候防水性能较弱,洗手时甚至人体的汗液极易进入穿戴设备内部导致其短路,进而产生高温而灼伤人体。
因此,在穿戴式体温测量设备领域急需解决上述问题以延长穿戴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连接带和壳体,所述壳体配置在连接带上;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以接触生物体皮肤的感温薄壁;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部与感温薄壁接触并获取由所述感温薄壁传导的生物体皮肤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感温薄壁的厚度小于0.8mm。
进一步地,所述感温薄壁的厚度为0.5mm。
进一步地,所述感温薄壁一体式形成在壳体的底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形成有一向外侧凹进的凹槽,所述感温薄壁形成为凹槽的槽底。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形成有向内侧生长的两个筋板,该两个筋板和凹槽构造成一用于填充导热剂的容腔,且在该容腔处还覆盖有一隔热膜。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于一PCB板,所述PCB板相邻于所述底壁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该蓄电池为板条状,且其与温度传感器之间设置隔热泡棉。
进一步地,所述感温薄壁为固定结合在壳体上的金属薄片。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开孔,所述金属薄片遮蔽该开孔,并与该开孔的孔周壁之间被设置为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感温薄壁的厚度不大于壳体的底壁厚度或侧壁厚度的二分之一。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灼伤穿戴设备,通过在用户皮肤和温度传感器之间设置导热但封闭的感温薄壁,有效的防止液体进入穿戴设备内部导致其短路而灼伤人体皮肤;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高温薄壁为外凸设置在壳体上,其通过连接带可有效地贴合在人体皮肤上,有效地保证了测温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实施例一中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壳体及其内部部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3“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底壁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开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开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343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胶水式蓄电池端子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能够自动换卷的胶带收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