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电流理疗装置及按摩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36714.7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73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游瑞煌;黄贵明;利跑记;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斐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H9/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盈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9 | 代理人: | 杨乐兵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流 理疗 装置 按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微电流理疗装置及按摩器。其中,微电流理疗装置包括微电流源和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分别与微电流源电性相连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围设在第一电极的部分周侧或全部周侧。该微电流理疗装置结构简单,能同时作用于面积较大的肌肤从而理疗效果较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理疗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微电流理疗装置及具有微电流理疗装置的按摩器。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信息以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透彻、准确的理解本申请,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现有的个别按摩器提供微电流理疗功能,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在按摩器的按摩部上设置电极,在手柄或手持部位设置导电部,手握住手柄或手持部位使用过程中手与导电部电性连接,而电极与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按摩从而与身体其他部分电性连接,让通过电极产生的微电流经过身体最后经手柄或手持部位的导电部形成电流回路;另一种是按摩器的按摩部的两个不同位置分别设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让从第一电极输出的微电流经人体的肌肤后回到第二电极形成电流回路。由此可见,现有技术大多是采用“点”状的电极,仅能对身体肌肤的某个“点”位置或某个较小面积的肌肤位置产生微电流,从而微电流理疗效果十分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电流理疗装置及具有微电流理疗装置的按摩器,该微电流理疗装置结构简单且能同时作用于面积较大的肌肤从而理疗效果较佳。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电流理疗装置,包括微电流源和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分别与微电流源电性相连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围设在第一电极的部分周侧或全部周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为点状电极、线状电极或封闭式环状电极;第二电极为一根连续延伸结构的电极,或者,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子电极,多个第二子电极排列设在第一电极的部分周侧或全部周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极为线状电极或封闭式环状电极时,第一电极为一根连续延伸结构的电极,或者,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多个第一子电极排列成线状或封闭式环状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子电极至少围设在其中一个第一子电极的部分周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子电极与对应位置的其中一个第一子电极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子电极与对应位置的其中一个第一子电极之间的距离是不相等的,或者,每个第二子电极与对应位置的其中一个第一子电极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按摩器,其包括外壳、吸附圈、负压发生装置、功能头和如上所述微电流理疗装置;吸附圈和功能头均设在外壳的底面,功能头位于吸附圈的内侧;负压发生装置及微电流源均设在外壳内,第一电极设在功能头的下端面,第二电极设在吸附圈的下端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功能头为金属材料制成且功能头的下端面为圆弧形,第二电极为由导电硅胶制成的环形硅胶圈,环形硅胶圈套设在吸附圈的下端面,且功能头的及环形硅胶圈均与微电流源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负压发生装置包括蓄电池、气泵以及用于控制气泵工作的控制电路板,蓄电池分别与气泵及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且在外壳上设有位于吸附圈内侧的进气孔和位于吸附圈外侧的出气孔,气泵的进气端口与进气孔相连通,而气泵的出气端口与出气孔相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泵和蓄电池并排设置在外壳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斐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斐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367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呼吸内镜诊疗用防感染面罩
- 下一篇:一种轻便式上肢康复训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