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陡坡山地双绞盘自动回空反坡集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37753.9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59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友;陈东成;贾宏炎;苏建苗;郝建;李继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B66F19/00 | 分类号: | B66F19/00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徐国华 |
地址: | 532699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陡坡 山地 绞盘 自动 回空 集材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陡坡山地双绞盘自动回空反坡集材装置,其中,双绞盘集材拖拉机通过绷索进行固定,双绞盘集材拖拉机的尾部并排安装有两个绞盘机,两个导向滑轮Ⅰ并排安装在锚固木Ⅱ的下部,两个导向滑轮Ⅱ并排安装在锚固木Ⅲ的下部;导向滑轮Ⅲ安装在锚固木Ⅳ上;牵引索Ⅰ的固定端和牵引索Ⅱ的固定端分别与两个缠绕卷筒连接,绕牵引索Ⅰ的索端和牵引索Ⅱ的索端分别依次绕过两个导向滑轮Ⅰ和两个导向滑轮Ⅱ,回空索的一端通过铁环Ⅰ与牵引索Ⅰ的索端连接、另一端绕过导向滑轮Ⅲ后通过铁环Ⅱ与牵引索Ⅱ的索端连接使得牵引索Ⅰ、牵引索Ⅱ和回空索形成形成闭合的缆索;该装置解决了当前绞盘机集材效率不够高、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林区集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陡坡山地双绞盘自动回空反坡集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林业机械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林业机械开始进入林区参与林业生产活动,这对于降低林业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林业生产效率,促进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陡坡山地林区的木材采伐运输作业是林业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最艰难的生产环节之一,一些林区为了降低伐区反坡集材的劳动强度,提高集材效率,广泛采用了一种拖拉机加装一个绞盘机的缆索集材机械进行木材反坡集材作业(如图1所示),较大地提高了木材反坡集材效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但这种集材装置在作业时,是在绞盘机牵引索的端部连接一挂钩,工人将挂钩及牵引索拉至山坡下对伐倒原木进行捆绑后启动绞盘机将木材拉上林区道路。该装置存在的问题是卸下木材后,挂钩及牵引索无法自动回到山坡下进行捆木集材作业,须山下捆木工人返回山上路面将挂钩及牵引索重新拉回山坡下才能继续进行捆木作业,这样工人须沿山坡往返两趟跟随挂钩才能完成一次集材作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集材装置存在的集材效率不够高、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陡坡山地双绞盘自动回空反坡集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陡坡山地双绞盘自动回空反坡集材装置,包括停在伐区上方的林区道路上的双绞盘集材拖拉机、绷索、牵引索Ⅰ、牵引索Ⅱ、两个导向滑轮Ⅰ、两个导向滑轮Ⅱ、回空索和一个导向滑轮Ⅲ;
所述双绞盘集材拖拉机通过所述绷索与位于双绞盘集材拖拉机前方的锚固木Ⅰ进行固定,双绞盘集材拖拉机的尾部并排安装有两个绞盘机,且两个绞盘机相应的两个缠绕卷筒能独立控制正反转及空转;所述两个导向滑轮Ⅰ并排安装在位于双绞盘集材拖拉机后下方的锚固木Ⅱ的下部,所述两个导向滑轮Ⅱ并排安装在位于双绞盘集材拖拉机后上方的锚固木Ⅲ的下部;所述导向滑轮Ⅲ安装在位于伐区集材点的锚固木Ⅳ上;
所述牵引索Ⅰ的固定端和牵引索Ⅱ的固定端分别与两个缠绕卷筒连接,牵引索Ⅰ的索端和牵引索Ⅱ的索端分别依次绕过两个导向滑轮Ⅰ和两个导向滑轮Ⅱ,所述回空索的一端通过铁环Ⅰ与牵引索Ⅰ的索端连接、另一端绕过导向滑轮Ⅲ后通过铁环Ⅱ与牵引索Ⅱ的索端连接使得牵引索Ⅰ、牵引索Ⅱ和回空索形成形成闭合的缆索;在铁环Ⅰ和铁环Ⅱ上分别设有捆绑伐倒原木的捆木索Ⅰ和捆木索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使用该陡坡山地双绞盘自动回空反坡集材装置进行集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启动与牵引索Ⅰ对应的绞盘机回收牵引索Ⅰ同时另一绞盘机置空档使得牵引索Ⅱ处于自由状态,此时捆木索Ⅰ被牵引索Ⅰ牵引到坡上的林区道路,回空索又借助于牵引索Ⅰ的牵引力将牵引索Ⅱ及其捆木索Ⅱ向坡下牵引到集材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377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