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VB12 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44050.9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9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桂辉;许永记;郑昌辉;黄宜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沁浩膜技术(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06 | 分类号: | C07H1/06;C07H2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vb base sub 12 | ||
本实用新型属于VB12发酵液提纯领域,公开了一种VB12发酵液的提纯装置,包括陶瓷膜、微管膜、纳滤膜和树脂吸附槽;微管膜包括中心渗透管和膜卷,膜卷包括导流网以及设置于导流网两侧表面的膜片,导流网包括一体成型的导流板和支撑条,支撑条截面为半椭圆形且支撑条与导流板呈圆弧过度,导流板两侧表面的支撑条错开设置,同一侧表面相邻两条支撑条中间的凹槽形成导流槽;陶瓷膜的透过液出口与微管膜入口连通,微管膜的透过液出口与纳滤膜入口连通,纳滤膜的截留液出口与树脂吸附槽入口连通。采用该提纯装置对VB12发酵液进行提纯,能够以较高的效率获得高纯度、高回收率的脱色液,并能够延长后续浓缩用纳滤膜的使用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VB12发酵液提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VB12发酵液的提纯装置。
背景技术
VB12是人体组织代谢过程中所必须的维生素,它参与甲基转换及叶酸代谢,促进神经髓稍中脂蛋白的形成。自然界中的VB12都是微生物合成的,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如内脏、肝、肾、猪心中,瘦肉、鱼、牛乳及蛋黄中也存在VB12,植物中不含有VB12。
好氧发酵工艺是目前工业化生产VB12的主要工艺,其中,好氧发酵工艺以p.denitrificans为生产菌株,培养基以甜菜糖蜜或麦芽糖为主要碳源,以玉米浆或酵母膏为氮源补加无机盐、钴离子以及DBI。而经发酵之后的VB12发酵液中含有大量的菌丝、蛋白等杂质,后续需要对该VB12发酵液进行提纯。
CN105017360A公开了一种VB12发酵液的提纯方法,包括:往VB12发酵液中加入水,加热至90~100℃进行水解,并将所得水解液采用金属膜或陶瓷膜进行一次膜过滤,再采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0~80000的超滤膜进行二次膜过滤,之后再进行预涂转鼓脱蛋白、蛋白吸附、纳滤浓缩、氰化钠转化、三级吸附柱除杂结晶。然而,虽然采用该方法能够将VB12的总收率提高至83%左右,但是工艺过于复杂,处理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当采用现有的装置对VB12发酵液进行提纯时,处理效率较低、结构复杂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简单、高效地从VB12发酵液中获得高纯度VB12的提纯装置。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VB12发酵液的提纯装置,其中,该提纯装置包括陶瓷膜、微管膜、纳滤膜和树脂吸附槽;所述微管膜包括中心渗透管以及卷绕在中心渗透管上的膜卷,所述膜卷包括导流网以及设置于导流网两侧表面的膜片,所述导流网包括一体成型的导流板和支撑条,所述导流板为软质薄板,所述支撑条沿膜卷轴向设置于导流板两侧表面上,所述支撑条截面为半椭圆形且支撑条与导流板呈圆弧过度,所述导流板两侧表面的支撑条错开设置,同一侧表面相邻两条支撑条中间的凹槽形成导流槽;所述陶瓷膜的透过液出口与微管膜入口连通,所述微管膜的透过液出口与纳滤膜入口连通,所述纳滤膜的截留液出口与树脂吸附槽入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微管膜中导流槽的宽度为60~80mm。
进一步的,所述微管膜中膜片的厚度为0.01~0.1mm。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网的整体厚度为0.5~5mm。
进一步的,所述微管膜中导流网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
进一步的,所述微管膜中的膜片为截留分子量为30000~500000的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片或微滤膜片。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渗透管为两端开放的圆管,圆管侧壁上设置有透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沁浩膜技术(厦门)有限公司,未经沁浩膜技术(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440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式电缆桥架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铝合金加工的超高速面铣刀盘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