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板贯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44470.7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17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薛锋标;肖林峰;高杰;程博;李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房屋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王学芝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板 贯通 钢管 混凝土 | ||
1.一种隔板贯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方钢管混凝土柱组件(100),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组件(100)包括方钢管混凝土柱本体(110)、第一隔板(120)、第一立板(130)、第二隔板(140)、第三隔板(150)和第二立板(170),所述第一隔板(120)、所述第二隔板(140)和所述第三隔板(150)由上至下依次贯穿固定于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本体(110),所述第一隔板(120)、所述第二隔板(140)和所述第三隔板(150)均贯穿开设有通孔(160),所述通孔(160)位于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本体(110)内部,所述第一立板(130)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120)和所述第二隔板(140),所述第一立板(130)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本体(110)一侧,所述第二立板(170)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本体(110)另一侧,所述第二立板(170)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120)和所述第三隔板(150);
第一工字钢组件(200),所述第一工字钢组件(200)包括第一工字钢(210)和第一固定块(230),所述第一固定块(23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工字钢(210)底端,所述第一工字钢(210)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120)一端,所述第一工字钢(210)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隔板(140),所述第一立板(130)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工字钢(210);
第二工字钢组件(300),所述第二工字钢组件(300)包括第二工字钢(310)和第二固定块(330),所述第二固定块(330)和所述第一固定块(230)规格相同且两侧均开设有斜坡面,所述第二固定块(33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工字钢(310)底端,所述第二工字钢(310)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120)一端,所述第二工字钢(310)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隔板(150),所述第二立板(170)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工字钢(310);
固定调节组件(400),所述固定调节组件(400)包括安装板(410)、固定支座(420)、调节件(430)和固定板(440),所述安装板(410)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方钢管混凝土柱本体(110)两侧,所述固定支座(420)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410),所述调节件(430)螺纹贯穿所述固定支座(420)上端,所述调节件(430)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440)下侧,所述固定板(440)上侧开设有卡槽(450),所述卡槽(450)和所述第一固定块(230)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板贯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20)、所述第二隔板(140)和所述第一工字钢(210)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板(180),所述第一隔板(120)、第三隔板(150)和所述第二工字钢(310)连接处也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板(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板贯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字钢(210)包括两个第一面板(211)和第三立板(212),所述第三立板(212)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面板(21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板贯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211)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板(2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板贯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字钢(310)包括第二面板(311)和第四立板(312),所述第四立板(312)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面板(31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隔板贯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板(311)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加强板(3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板贯通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座(420)包括连接板(421)、支撑板(422)和第四加强板(423),所述支撑板(422)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板(421)顶端一侧,所述第四加强板(423)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板(421)和所述支撑板(42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房屋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房屋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444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色拉搅拌器
- 下一篇:一种具备防腐蚀功能的建筑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