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泵站出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45190.8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70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谌伟宁;李蓓;刘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3F5/22 | 分类号: | E03F5/22;E02B8/06;E02B7/16;E02B8/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梅辰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泵站 出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设施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泵站出水结构。包括沿水流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出水池、雍水堰和消力池;所述出水池包括底板以及浇筑于底板两侧的出水池边墙;所述底板为中空的箱型结构,底板与雍水堰之间设置有平衡出水池和消力池的平压连通结构。本实用新型出水池采用空箱式底板和与底板整体连接的出水池边墙结构,出水池底板和壅水堰均为中空结构,在大幅降低基地应力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出水池的整体刚度,提高了其抵抗基础不均匀沉降的能力,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基础处理工程量,设有阀门的平压管确保了整个出水池结构的的抗浮稳定性,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设施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泵站出水结构。
背景技术
从城区排水渠起,排涝泵站包括拦污栅、进水池、泵房、出水池、翻越堤防的虹吸式流道、外江侧防洪闸、出水池、壅水堰、消力池和排水渠等建筑物。为了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并考虑运行调度灵活方便,机组台数以3~5台居多,防洪闸、出水池和壅水堰宽度多在30m以下。外江侧防洪闸、出水池和壅水堰多位于堤外河滩,基础多为深厚的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等软弱地层,其承载力低,压缩模量小,基础处理工程量较大。
软基处理目前有换土、沉井、桩基等,在桩基中还有全部荷载由桩基础承担的“强桩”方案,和桩基与土基联合承担荷载的“弱桩”方案。换土方案开挖量大,由于处理深度有限,地基承载力的提高受到限制,对于轻型结构的情况承受水平推力的能力常常不能满足。沉井基础适应性强,但结构复杂,施工麻烦,质量难以控制,造价高昂。“强桩”基础是按照所有的荷载均由桩基来承担设计的,桩体一般都是端承在较好地层上的端承桩,或较长的摩擦桩,承载力大,沉降变形量小。这种桩型在较深的软粘土地基上一般造价较高,而且很容易因地基土与底板脱空而产生渗漏,这种渗漏发生后,处理起来十分困难。
“弱桩”基础考虑桩基与土基联合承担上部的荷载,采用预制短桩、旋喷桩、搅拌桩等。由于桩长较短,短桩桩群与土体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其作用相当于复合地基,基础沉降变形量较大,因而不容易出现板底与基土脱空而产生漏水的问题;经济性较好,故达到广泛应用。
其中,防洪闸下部一般为整体箱涵,由于布置闸门闸槽的需要,无论是底板或闸墩均较为厚实,箱涵整体刚度大,其因基础沉降导致出现裂缝的的情况较少。排水渠一般为采用雷诺护垫、干砌石或浆砌石、混凝土预制块等,对基础承载力要求较低,受基础沉降的影响较小,但出水池、壅水堰、消力池和消力池段,尤其是出水池和壅水堰,跨度大,结构单薄,壅水堰又多采用实体的混凝土结构,自重较大,为了避免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结构裂缝,业内对宽度较大的泵站出水池和壅水堰一般采用分离式布置,即将两侧的挡土墙与出水池和壅水堰用结构缝分开,在水平缝内设置水平紫铜片止水,铅直缝内设置能适应大变形的沥青井止水,同时为了满足底板抗浮要求,加大底板厚度。尽管如此,由于挡土墙与出水池底板对基础的压力相差较大,其不均匀沉降现象更加难以避免。同时,两侧挡土墙常因抗滑或基地应力超过允许承载力,而不得不加大底板长度、增加基础处理工程量等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提供一种泵站出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泵站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出水池、雍水堰和消力池;所述出水池包括底板以及浇筑于底板两侧的出水池边墙;所述底板为中空的箱型结构,底板与雍水堰之间设置有平衡出水池和消力池的平压连通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平压连通结构包括开设于底板上的通孔和设置于雍水堰上的平压管;所述底板内设置有多个纵横交错布置的隔墙;所述通孔包括贯通底板顶部伸入底板箱体内的进水口和贯通隔墙连通底板箱体各个区隔的通孔;所述平压管一端连通底板箱体内部空间、另一端贯通雍水堰连通消力池。
进一步的所述雍水堰包括位于出水池一侧的竖直堰体和位于消力池一侧的倾斜堰体;所述倾斜堰体为设置有横向结构缝的倾斜坡状结构,倾斜堰体的上端与竖直堰体的上端连接形成中空的堰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未经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451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实木运动木地板
- 下一篇:一种防护性能好的天然气开采用管道支撑装置